重证轻影响潜的揭示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更快更好地获得疗效。不少疾病除按照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外,如自始至终都辅以一定的直接作用于致病因子的特效药物,则不但可缩短疗程,而且有助于疾病的根治。上述说明只有才能清楚地掌握一个疾病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试想没有疾病全过程的统一性和每一个...

http://qihuangzhishu.com/128/32.htm

姜春华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截断扭转学说”,在中医临床治疗学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认识疾病上主张“与辨证结合”,提倡既要为寻药,又要重视辨证论治的独特创见。先生早年著有《中医基础学》、《中医病理学总论》、《中医诊断学》;建国后,著有《中医治疗法则概论》、《伤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angchunhua/index.html

鼻涕_《常见病自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鼻涕,是由人的鼻粘膜分泌的一种无色、透明,稍有粘性的分泌物。对于人体来说,鼻涕有湿润空气,吸附细菌及灰尘,保持鼻腔湿度等作用。一些疾病往往引起鼻涕的量、颜色以及性状的改变。一、颜色(1)黄色粘稠量多的鼻涕 这种鼻涕非常粘稠,不易擤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jianbingzice/133-6-4.html

任继学教授简介_《虚损类钩沉》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著名中医内科专家、长春中医学院终身教授任继学,悬壶60年,熟谙中医经典,敢于探索创新,在中医急症研究上卓有建树。他学识渊博,善于思考,对中医理论颇有发挥。虚损是临床常见病症,任继学教授重视治虚损,并从理论溯源、临证体会等方面探索总结...

http://qihuangzhishu.com/1042/3.htm

也谈中医学的概念与特点_【中医宝典】

...并寻求疾病病变的关键或症结所在。辨证的过程,就是辨证与论治,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因而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的基本原则。 论治与辨证论治是密切相关的,而辨证尤重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75.html

传染性脓疱中药方剂_【中医宝典】

...传染性脓疱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 〖 证 〗 肺胃蕴热,外受湿邪。 〖 治 法 〗 清热解毒利湿。 〖 方 名 〗 加味清热利湿汤。 〖 组 成 〗 龙胆草9克,泽泻9克,木通9克,丹皮9克,六一散15克,大青叶9克。 〖 用 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163.html

从状态治才能圆机活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机辨识、辨证论治、象论治、质论治、论治。匡氏指出:“我对《周易》‘象论’及《内经》藏象学说有所领悟,认为中医诊疗学的根本特色是象论治。面象、舌象、脉象、神色形态……都是象。‘司外揣内’的‘外’就是‘外象’。“藏居于内,形见于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702.html

与先兆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形于外”,但事实上,内外并非完全一致,内体的病变虽然会反映于体表,但往往存在着差距,有的甚至不反映出来或颠倒反映,这样由于内外的不一致性又构成了潜证隐匿的基础。四、被忽略目前中医在辨证论治上存在着重证轻现象,然而与证是不可分割的,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4-6.html

中医不可能十人一方——与熊兴江医师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之比喻:“用古方治今,正如拆旧屋,凑新屋,其材木非一,不再经匠氏之,其可用乎?”匠氏不同,新屋自也有别。 方证与机不应割裂 笔者认同《中医》一文中所提到的“最终临证处方时还是要落实到具体方证的识别上,即方证对应、方证论治。”这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746.html

篇题讲解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脉证并治”,它讲的是什么内容呢?它主要讨论辨别与判断与太阳相关的病名、机、脉、证及其相关的治疗这样一个问题。透过这样一个题目的分析,我们就能把握中医的一些性质。现在有一种思潮,认为中医只讲辨证不讲,或者详于辨证略于,所以,要与西医...

http://qihuangzhishu.com/145/79.htm

共找到456,4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