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篇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寸口位于手腕桡骨茎突内侧一段动脉(桡动脉),古代又称“气口”或“脉口”。历代医家在此部位切按动脉搏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是中医诊察病证方法之一。 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病变?《素问·五脏别论》说,“胃为水谷之海,...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50.html

中国医学史研究应有新视点_【中医宝典】

...》(古代卷),有哪一本出自中医学人之手呢?这些“学过西医人,西医知识与理论,在他们头脑里已经形成相当牢固基础,所以在接触到每个具体问题时候,无论如何都会不知不觉地从西医角度来考虑。”(贾得道《〈黄帝内经〉新纂》)因此,自觉不自觉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306.html

“循证论治”与中医“辩证论治”_【中医宝典】

...一、中医学目前发展阶段属于经验医学范畴 近年来,一些文献对循证医学与中医学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有许多共同点,甚至认为中医学是循证医学思路和理念雏形,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有的学者说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研究本质都是遵循证据、辨证论治。实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17.html

重视继承 中西合璧——中药饮片炮制机理研究思路及方法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通过什么机理,在什么条件下变化结果为最佳,这就需要我们用大量试验研究来阐明其机理。 二、炮制机理研究思路及方法 1.首先要通过古今文献研究,搞清饮片炮制方法历史沿革、炮制原始意图、目的及历代炮制品应用情况。通过现代文献研究综合分析饮片...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520.html

藏医特色疗法—简介_【中医宝典】

...藏族人民早在远古时代时就开始用开水治疗消化不良等医疗实践活动,据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记载:“患蛾喉头痛者用牛角、岩羊角、山羊角、马蹄等调外合剂”,这是古代藏族人民发现动植物药用价值有力证明。此外,藏族人民对外伤处理由开始用“泥土、酥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62.html

中药研究应注意了解药物兴衰史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要药如香附者乎?”据此、他编写《本草纲目》时, 取材“不厌详悉”,“虽冷僻不可遗也”,从而使《本草纲目》成为古代药物资料渊薮。 现代中药研究同样应该注意了解药物兴衰史,是发展中药事业需要。本文试析中医用药类群、品种、药用部位、药效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480.html

研究中西医互补性3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对应实体以及调控中心。 80年代中期起从方剂辨证思路着手,中医传统一向着重于从证效关系来判别辨证正确与否,张仲景“有是证用是方”显示证存在可由药物验证而确认。脏腑辨证必须从人体表现的证候外象入手,因此研究对象都是人,人体研究在取材上...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95.html

古脉学发掘研究之四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不承认或起码是部分否认后世脉法新内容和进步意义明清以来从事古脉学发掘研究者都是对古代医籍亦即中医经典有着深切研究人。 明清以来古脉学发掘研究工作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不承认或起码是部分否认后世脉法新内容和进步意义明清以来从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5.html

医学沉思_【中医宝典】

...饥饿定量指标时候就吃饭,是不是太不科学了!内因与外因西方医学建立在解剖基础之上,连细胞都解剖了,一直看到了大分子乃至微量元素层次上,但观察研究始终没脱离有形实体物质和化学变化。没研究到各种场分布状态,变化规律及其作用,同时也没观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29.html

藏象学说简述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指藏于体内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学说。它是在历代医家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25.html

共找到1,051,3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