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湿气。因湿性重浊粘腻,每于病位停留滞着,阻碍轻清阳气的活动,故名。 ...
...目录 《青囊秘传》分消泄浊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青囊秘传》:分消泄浊丸【处方】大黄(晒)1两,西珀1钱。【制法】鸡子清为丸。【功能主治】茎痛并下疳。【用法用量】匀作3天服,火酒送下。【摘录】《青囊秘传》...
...少阴之复,甚则入肺,咳而鼻渊,治以苦寒是也。仲景云∶肺中寒者,吐浊涕。《原病式》曰∶夫五行之理,微则当其本化,甚则兼其鬼贼,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也。《易》曰∶燥万物者,莫 乎火。以火炼金,热极而反化为水,故其热极则反汗出也。由是肝热甚则出泣...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7年11期31页摘要:盗汗多由阴虚火旺,临证可见汗出淅淅,浑身湿漉,烦躁烘热。先贤设当归六黄保阴、朱砂安神诸法滋阴潜降,常能应手见效,但亦有迥然。陈师用升清泄浊法治愈多例因胃下垂而盗汗者,以其病理机制不同故也。...
...目录 《张嘉楠方》加味治浊固本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张嘉楠方》:加味治浊固本汤【处方】萆 15克,菟丝子15克,益智仁10克,石菖蒲5克,芡实30克,莲须30克,白鸡冠花30克。【功能主治】健脾固肾。主脾肾气虚。(乳糜尿)【用法...
...丹溪曰∶浊症之因有二,肥人多湿热,瘦人多肾虚。总之肾虚之质,下焦空豁则湿热阻于精窍,而成赤白浊也。当灸关元,兼灸行间自痊。关元(见心腹痛。)行间(见尸厥。)...
...小儿遍体皮肤及双目黄染为特点。 [病 因] 中医 胎儿期感受湿热,或湿浊瘀阻所致。 西医 生理性黄疸主要是因新生儿生后胆红素产生的量过多和葡萄糖醛转移酶发育不成熟而引起的,同时亦与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形成胆红素的能力低下、排泄结合...
...病证名。指患痘疹后所引起的眼疾。症见:双目肿痛赤烂、视物昏蒙、迎风泪出、结星为翳等。多因痘疹浊毒,熏灼清净之府,上扰目窍而致。治宜解毒凉血化瘀为主。方选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等加减。...
...目录 《中国医学大辞典》琥珀分清泄浊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中国医学大辞典》:琥珀分清泄浊丸【别名】琥珀分清丸【处方】琥珀1两,锦纹大黄10两。【制法】上为细末,用鸡蛋清24个杵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肝经湿热毒火...
...来看,痛风是属于中医「痹证」、「白虎历节风」的范围,而过多的尿酸则是一种不该有的「痰浊」、「湿浊」,是以中医认为原发性痛风的主因在于先天性的脾肾功能失调:脾的运化功能有缺陷,所以痰浊内生;肾分清泌浊的功能失调,则湿浊排泄量少缓慢,以致痰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