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医学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 明代医学发展的特点:官方尊崇儒学,倡导孝悌,医学被视为履行孝悌的重要手段。“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这样的环境,科举失意的知识分子,涌入医学领域乃必然之势。大批知识分子由儒入,改善了医生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改变了宋时攻外科者“多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4.html

名医传记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鉴真虽已双目失明,但他以口尝、鼻嗅、手摸来鉴别药物真伪,辨之无误,因此他在日本医药界享有崇高的地威望,人称为汉方医药始祖,日本之神农。日本史学家富士川游在《日本医学史》指出:“日本古代名医虽多,得祀像者,仅鉴真与田代三喜二人而已”(富士川...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52.html

鼻孔煽动_《法圆通》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按鼻孔煽动一证,有因外感风寒闭塞而致者,有因胃积热而致者,有元气将绝而致者。因外邪闭塞而致者,由外感风寒之邪,闭其肺经外出之气机,气机欲出而不得出,壅于肺窍,呼吸错乱,而鼻孔煽动,其人定见发热身疼。法宜宣散,如荆防败毒散、麻黄汤、定喘汤...

http://qihuangzhishu.com/112/15.htm

病发汗吐下以后证_《脉经》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不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虚冷故也。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即发烦、头眩者,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其腹满如故耳。所以然者,脉迟故也。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而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11/65.htm

明代医事制度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明代医学归属礼部,其组织机构和职官设置,大体沿袭宋元旧制而有所损益,各个时期医事制度也有所变化。 一、中央的医药机构 (一)太医院的设置 朱元璋自称吴王之初(1364),即仿元制设置全国性的医药行政管理机构——医学提举司。司设有:提举、...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3.html

中医药研究开展动物实验应注射的问题_《实验动物科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中医证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和评价问题诊治疾病的核心是辩证施治,所以制作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研究中医的重要手段。目前,称之为中医“证”的动物模型。一般有两类:一是根据临床某些证候表现,采用相应的手段在动物身上复现,再用临床常用的方剂...

http://qihuangzhishu.com/954/269.htm

人格与人格障碍的概念_《医学心理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人格(personality)或称个性,是用来描述个体心理差异的,指个体总的精神面貌,是人体心理特征的总和。由于人格差异,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模式。或者说,人格给个体的行为打上了独特的烙印。人格包含性格、...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xinlixue/967-29-1.html

临床各科成就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春秋战国时期承周制,医学已有疾(内科医生)、疡(外伤科医生)、食(营养医生)和兽医之分是肯定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曾为带下、小儿、耳目痹(五官科),说明从周过渡到春秋战国时期,医学渐趋专科化倾向。一、内科疾病 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39.html

中医人才培养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研究往往不给经费或给少量经费。如2004年科技部为解决艾滋病问题拨出5000万元科研经费,卫生部给西医4500万元,只给500万,科技部几经努力,才又给中医药增拨300万元,也只占全部经费的16%。 从科研方法论看,丢掉了中医药理论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85.html

送戴原礼还浦阳序_《脉确》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于是内经之学大明.刘之学.朱先生得之最深.大江以南.之道本于内经.实自先生发之.原礼乃其高弟弟子.其传授有要.故察证无不.服其剂者.沉 豁然如洗.昔司马迁作仓公传.载其应诏所对.自齐御史成至公乘项处.凡二十有三.书治病之状甚具.予仿此...

http://qihuangzhishu.com/278/41.htm

共找到329,57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