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丛书名。此丛书收选李杲(东垣)等宋、金、元医家著作十种。刊于1529年。其中《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为李杲所著;其余《脉诀》、《局方发挥》、《格致余论》、《此事难知》、《汤液本草》、《医经溯洄集》、《外科精义》等7种...
...目录 《李纪源方》绿风安平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李纪源方》:绿风安平汤【处方】夏枯草30克,香附10克,当归10克,白芍30克,川芎5克,熟地15克,双钩15克,珍珠母25克,泽泻15克,车前草25克,乌梅15克,槟榔6克,荷叶...
...目录 《中医眼科临床实践》散风除湿活血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中医眼科临床实践》:散风除湿活血汤【处方】羌活 独活 防风 当归 川芎 赤芍 鸡血藤 前胡 苍术 白术 忍冬藤 红花 枳壳 甘草【功能主治】治火疳。【用法用量】水煎服。...
...益气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人参芍药汤 麻黄人参芍药汤 升阳散火汤 安胃汤 清胃散 清阳汤 胃风汤(一) 阳明病湿胜自汗论 调卫汤 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 清燥汤 助阳和血补气汤 升阳汤 升阳除湿汤 益胃汤 生姜和中汤 强胃汤 温胃汤 和中丸(一) ...
...目录 《圣济总录》除风荆芥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除风荆芥汤【处方】荆芥穗 芎藭 防风(去叉)独活(去芦头)甘草(炙、锉)麻黄(去根、节)各30克 人参60克【制法】上七味,粗捣筛。【功能主治】祛风通络。主头目昏眩,...
...肠热也。其脉两寸皆数,两关弦而无力,两尺洪滑,而左尤甚。久治不效,因忆东垣有云∶大肠喜清而恶热,脾胃喜温而恶寒,以胃属土,肠属金也。乃制一方,专以肠风脏毒药为主,外以养血之药裹之,使不伤胃气。盖药先入胃,后入大肠,入胃时裹药未化,及入大肠,...
...目录 《千家妙方》加味温阳风心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千家妙方》:加味温阳风心汤【处方】熟附片30g(先煎),云苓30g,桂枝9g,白芍9g,白术9g,山萸肉9g,炮干姜9g,威灵仙9g,全蝎9g,乌梢蛇9g,生黄耆60g,北...
...盖因附子大热,中病即宜去之。如用附子太多,则大小便闭塞不出。如不用附子,则脏腑沉寒,固结不开。若小儿虚寒至极,附子又不妨用一二钱。若小儿但泻不止,或微见惊搐,尚可受药吃乳便利者,并不必服逐寒荡惊汤,只服此汤一剂,而风定神清矣。若小儿尚未成慢...
...目录 《御药院方》辟风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御药院方》:辟风汤【处方】独活(洗去土,焙干)1两,防风(去芦头)1两,吴白芷1两,桂藁本(去土)1两,麻黄(去节,微炒)1两,白芍药(去皮)1两,天麻1两,川乌头(炮裂,去皮,捶碎炒...
...《冯氏锦囊秘录》东垣人参平肺散治心火刑脾,传为肺痿,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闷,咽嗌不利。桑皮(一钱) 知母(七分) 炙甘草 地骨皮 人参(各五分) 茯苓 天冬(各四分) 青皮陈皮(各三分) 五味子(三十粒) 如热甚,加黄芩、紫苏叶、...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