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痿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故名为痿。然五脏之热,使人有痿何如也。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脂肉,肾主身之骨髓。欲明五脏之痿,先言五脏所主也。膜者,人之皮下肉膜,肉之筋也。平按:《素问》、《甲乙》“脂肉”作“肌肉”。注“欲明”,袁刻作“欲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26-4.html

五行配五脏 平衡关乎健康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五脏相配 关于五行学说,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来比喻物质世界分类的一个习惯说法,主要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30.html

五官分应五脏_《望诊遵经》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面有五脏之分.诊于窍.则窍有五脏之别.盖无往而非五脏之所属.亦无往而非五行之所属也.且五官者.五脏之阅也.经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于面.而出空窍.其精阳气出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味....

http://qihuangzhishu.com/736/9.htm

五脏是什么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五脏,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所司,但有其共同点,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五脏都与精神活动有关。如《灵枢》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也。”这说是说,心、肺、脾、肝、肾五脏都与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这里...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92.html

藏象学说(五脏之-心)(Z)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脏腑的精气盛衰、功能强弱,可以显露在体表组织器官,称为荣华外露。五脏各有其华。心其华在面,是说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气血的盛衰,可以显露于面部色泽的变化。人的面部血脉丰富、皮肤薄嫩,又易于观察,所以望面色常作为推论心脏气血盛衰的指标。...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24.html

五脏异藏虚实异病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灵枢本神篇连前章)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宣明五气篇曰∶肝藏魂。五脏生成篇曰∶人卧则血归于肝。调经论曰∶肝藏血,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营出中焦,受气取汁,...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8-10.html

妊娠僵仆胎抢心下血_《诸病源候论》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此谓行动倒仆,或从高堕下,伤损胞络,致血下动胎,而血伤气逆者,胎随气抢心。其死生之,其母舌青者,儿死母活;唇口无沫,儿生;唇青沫出者,母子俱死;唇口青舌赤者,母死儿活。若下血不住,胞燥胎枯,则令胎死。...

http://qihuangzhishu.com/623/1467.htm

五脏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指因七情太过引起五脏功能失调所致的鼻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背能动血,蓄聚不已,停留胸间,随气上溢,入清气道中,发为鼻衄,名五脏衄。”临床应审证求因,辨证用药。详见鼻衄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4/944.htm

五脏风寒积聚_《金匮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脏风寒积聚,虚邪之外感,本气之内伤者也。风雨之邪伤于,清湿之邪伤于下,饮食喜怒之邪伤于中。表邪外袭,里邪内应,两虚相逢,留而不去,此积聚所由来也。积者,血多而气少,《难经》所谓血滞而不濡者也。聚者,气多而血少,《难经》所谓气留而不行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kuixuanjie/1294-8-1.html

中医美容与五脏_【中医宝典】

...角度来看,一个人的相貌、仪表、乃至神志、体形等,都是脏腑、经络、气血等反映于外的现象。 脏腑,是人体由脏腑(五脏,六腑),周围组织、孔窍,联络系统(经络)和生命活动基础物质所组成。人体各部分以五腑为中心,通过经脉、气血、津液与人体皮肤、五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39.html

共找到300,7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