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词典其他:第十二篇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论述其经络循行交会;后编名“枢要”,又分原病、阴阳、藏府、营卫、经络、常经(即十二经)、奇经、人迎气口、部、诊脉、清浊、虚实、客感、传变等14篇。遍考内经以下有关经络的各家论述加以发挥,对经络学说中的术语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书末...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2-12.html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_【中医宝典】

...阴阳偏胜包括阴偏胜和阳偏胜,是指在邪气作用下(或本身机能病理性亢奋)所致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阴阳偏衰包括阴偏衰(阴虚)和阳偏衰(阳虚),指阴或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47.html

中医藏象学说讲的是什么?_【中医宝典】

...子宫),其共同特点是它们同是一类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却不与水谷直接接触,即似腑非腑;但具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即似脏非脏。 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个方面: 一是来源于古代的解剖知识。如灵枢·经水:“夫八尺士,皮肉在此,外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98.html

赤水玄珠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①医学从书。即赤水玄珠全集略称。又名孙氏医书。明·孙一奎撰。刊于1584年。包括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及孙氏医案五卷(卷一-二名三吴医案,卷-四名新都医案,卷五名宜兴医案)。②综合性医书。即赤水玄珠全集...

http://qihuangzhishu.com/167/619.htm

赤水玄珠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①医学从书。即赤水玄珠全集略称。又名孙氏医书。明·孙一奎撰。刊于1584年。包括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及孙氏医案五卷(卷一-二名三吴医案,卷-四名新都医案,卷五名宜兴医案)。②综合性医书。即赤水玄珠全集...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064.htm

罗元恺_中医文化中医典故_【中医宝典】

... 罗元恺重视肾脾的学术思想,与明代名医张景岳的观点是一致的。张氏妇人规指出:“调经要,贵在补脾胃以滋血源,养肾气以安血室。”又:“阳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伤,穷必及肾。此源流必然,即治疗要着”。罗元恺认为这种观点颇为正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65.html

新中国六十年中医图书总目有感_【中医宝典】

...价值,同时也有文化价值,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整理、发掘与保护中医药医籍文献工作意义重大。其中,中医药书目的编纂,具有“弄清家底”,引领治学门径的作用。 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一书中指出:“凡读书最初要者目录学。”目录之书,不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466.html

脏象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脏与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脏象,原作臆象、藏象。“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六节脏象论。藏,指隐藏于体内的脏器。象,其义有二,一指脏腑的解剖形态,“象者,像也。论脏腑形象,以应天地阴阳也”(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二)。如“心象尖圆,...

http://qihuangzhishu.com/44/9.htm

吹口散油膏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中医喉科学讲义吹口散油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中医喉科学讲义:吹口散油膏【处方】青吹口散3两,凡士林10两。【制法】先将凡士林烊化,冷却,再将药粉徐徐调入,和匀成膏。【功能主治】唇风。【用法用量】搽患处。【摘录】中医...

http://zhongyaofangji.com/c/chuikousanyougao.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实践作为坚实的基础.()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黄帝内经的问世。黄帝内经吸收了秦汉以前的天文、历法、气象、数学、生物、地理等多种学科的重要成果,在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总结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1-1.html

共找到686,74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