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四季食补_老年食养食疗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因时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一条重要原则。黄帝内经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祖国医学也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些都说明人体必须顺应四时自然变化而养生,从而加强人体适应季节与气候变化的能力,以保证身体健康,...

http://qihuangzhishu.com/135/8.htm

中医理论在饮食应用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祖国医学认为,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心痛、胸痹、消渴、疮疡肿毒等症的发生,大多与过食肥甘之品有关。如内经曰“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满”,“膏粱之变,足生大疔”。 3 饮食节制,饥饱有度 饮食无节,饥饱失常,均不利于疾病的恢复,甚至可加重...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03.html

黄帝内经是中国“三大奇书”之一_【黄帝内经】

...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形成以后,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使我们...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67.html

内经金匮水肿腹胀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肿胀之原,内经金匮辨别分悉。但其中节目,隐而未彰。前代诸贤,皆未发明,后人不察,往往以虚肿之法,施之实胀之人,实胀之法,施之虚肿之症。不知肿胀二病,皆有虚实。肿浮于外,病在经络,表也;胀满于,病在肠胃,里也。赖许学士分明四肢肿...

http://qihuangzhishu.com/646/12.htm

脉先兆的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脉诊起源甚早,远在二千多年前先秦时期,脉学就已开始发展,黄帝内经对脉学已有了丰富的记载,包括切脉部位,脉法、脉理、脉象主病等,奠定了脉学的基础。此外,历代名著亦都列有专项论述,如难经伤寒杂病论藏经甲乙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28.htm

内经选读教材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张新渝 成都中医药大学 教材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依据,其阐述应该明确、准确与正确。遗憾的是,作为传承中医学经典巨著黄帝内经学术的内经选读,从四版至七版,在阐述原著某些重要思想与观点时,却未尽如此。本文仅择其要者商榷于后。 “和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39.html

如何对待内经的脉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要理解内经的脉法是脉法的形成过程,它在内容丰富多彩的同时,反映出在它前一个时期的起源的内容和在它之后深化、统一等进一步完善的素材和基础的意义。 脉法是医经一派的成就和待色之一,它记载于现传世的医经著作内经之中这是中医典籍最古老最...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7.html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首救诸劳损病方的现实意义_【中医宝典】

...均称之为食养,也就是饮食养生的意思。黄帝内经指出,人体虽因饮食五味以生,但如过量、过偏,亦可因饮食五味以损,即“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敦煌卷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根据黄帝内经的论述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47.html

内经膈气呕吐噎隔呕吐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枯涸,而以四物汤多加竹沥、荆沥、牛羊乳等为治;又着局方发挥,力辨和剂之非,此噎隔呕吐方书,非膈气呕吐胃寒之症也。内经明明各是一条,前贤亦各开一面,今因二者症名相似,膈隔易讹,呕吐难别,遂至辗转差误。不知同一呕吐也,而有热吐寒吐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yinmaizhi/646-9-6.html

中医与围棋_中医文化医林漫话_【中医宝典】

...第一品“入神”追求的正是这种境界。那么这种境界与“”的观念有什么渊源?渊源就在于他们都统一在个人的修为之上。黄帝内经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79.html

共找到594,9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