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医家。贯履未详。曾任翰林学士,以精于医药闻名,于伤寒病证治颇有研究,能发仲景之奥旨。撰有《难经注》。...
...子午流注针法内容之一。指十二经配合十二地支,又称纳子法。因地支以子为首,故名。《难经·七十二难》丁德用注:“其经络有二十四,日有二十四时,皆相合。此凡气始至而用针取之,名曰迎而夺之,其气流注终而内(纳)针,出针扪穴,名曰随而济之。”...
...子午流注针法内容之一。指十二经配合十二地支,又称纳子法。因地支以子为首,故名。《难经·七十二难》丁德用注:“其经络有二十四,日有二十四时,皆相合。此凡气始至而用针取之,名曰迎而夺之,其气流注终而内(纳)针,出针扪穴,名曰随而济之。”...
...而上合于宗气,应于胃则主纳,应于胆则主决,应于小肠则主腐化,应于大肠则主传送,应于膀胱则主渗利。总而名之,则曰三焦,所以行津化液也。凡大小二便之开合,皆三焦卫气之所司,《难经》谓之原气。其一曰∶出入于经络则寤寐分。方其出也,从肾脏行于少阴之...
...①同腧穴。泛指全身穴位。输,古与俞、腧通。故亦称俞穴或腧穴。详见腧穴条。②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注为输。”意指脉气至此已较强盛,如水流能注输于深处。输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阴经的输穴是本经的原穴,阳经的则不是。其临床应用...
...针灸著作。十卷。一名《针灸大全》。明·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杨氏在早年撰写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已佚)一书基础上,进一步汇集了明以前历代针灸文献编纂整理而成此书。卷一,摘录了《内经》、《难经》等书的针灸理论;卷二-三为针灸...
...针灸著作。十卷。一名《针灸大全》。明·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杨氏在早年撰写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已佚)一书基础上,进一步汇集了明以前历代针灸文献编纂整理而成此书。卷一,摘录了《内经》、《难经》等书的针灸理论;卷二-三为针灸...
...1.五腧穴、原穴的含义五腧穴指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其分布次序是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人迎,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经脉十二相注之次,见《灵枢·经脉》。别络十五别走之道,见《灵枢·经别》,络脉之行,皆与经脉同原,而别交他经,如环无端,转相灌溉,而悉朝于寸口、人迎,人迎,足阳明动脉,在喉旁。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经曰:明知终始...
...《难经》注三焦,一则曰∶有名无形,与手厥阴相表里。再则曰∶有名无形,其经属手少阳。词旨极为明白。叔和定《脉经》,因之以立论,可谓善于祖述矣。辨《脉诀》者,不求甚解,以为明有其经,又曰无其形,自相矛盾,为此不经之谈。而有为之原者,《脉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