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夫兵革,国之大事,宜特留意,重其治罚。敢有巧诈辄行之罪,罪勿以赦赎除,则吏敬其职,工慎其业矣。(《群书治要》) 昔圣王之治天下,咸建诸侯以临其民。国有常君,君有定臣,上下相安,政如一家。秦兼天下,罢侯置县,于是君臣始有不亲之�矣。我文、...
...) 右与前法句经明同异者。前经但纂偈句不兼长行。今此后经兼说偈之由起有某因缘世尊方说。比前偈文此略不备。又前后偈文互有增减。周录编在大乘经中者误也。 迦叶结经一卷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拾遗编入第一译三译二阙) 撰集三藏及杂藏传一卷失译(今附...
...也。撮要而译(此集之中大般若□经等有别行者录不具显人多生疑恐非正典今为除疑故别条末列之如后) 第一卷佛部卷上(大神力陀罗尼释迦佛顶三昧陀罗尼品) 第二卷佛部卷下(初画一切佛顶像法次有二十六印并□诸佛□印法第三阿弥陀佛大思惟经序分□印法并说持...
...苏轼晚年用笔沉着,早期书法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
...,时作野田步。 萧条古僧舍,遗像得颜鲁。 精神凛如生,今昔吾与女。 已同羁穷厄,但脱生死怖。 幸世方和平,有土非寇虏。 春寒烧黄茅,昼饭煮青茹。 何必潩上田,幸此足粳稌。 归心念狂简,裁制时已莫。 《索居三首》苏辙 索居非谪地,垂老更穷途。...
...谏官路随、韦处厚章疏相继,朕常深用其言。”自是识者敬伏焉。俄迁起居郎,转司勋员外郎。自补阙至司勋员外,皆充史馆修撰。穆宗即位,迁司勋郎中,赐绯鱼袋。与韦处厚同入翰林为侍讲学士。采三代皇王兴衰,著《六经法言》二十卷奏之。拜谏议大夫,依前侍讲学...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侨吴集卷三,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弘治九年刊本) 张御史,骂贼死,国忠臣,家孝子。忠义国家培植来,白日照耀黄金台。此身许国誓不二,不信白骨生青苔。近者汝阳妖贼起,挥刀杀人丹汝水。侯指头上獬豸冠,掌柱乾坤立人纪。侯颈可...
...汝有何术?”答云:“念金刚经。”复令锁之,念未终又解。众皆叹异,遂送出境。(出《报应记》) 唐朝崔文简,唐玄宗先天年中任坊州司马,原附属于唐朝的吐蕃人掩袭州城,一起被俘虏。用枷锁紧紧地锁上。崔文简诚心念经,三天后,枷锁忽然自己开了。抓的人疑心他...
...记录第三(一百八部五百四十一卷) 有译有本录中菩萨三藏录第一之一。 菩萨藏者。大乘所诠之教也。能说教主则法身常在无灭无生。所诠之理则方广真如忘名离相。总乃三藏差异。别则一十二科。始乎发心终于十地。三明八解之说。六度四摄之文。若是科条名为此藏...
...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若言行无信,身受大谤,自入刑论,岂复惜汝?耻及祖考,思乃父言,纂乃父教,各讽诵之。(《艺文类聚》二十三) ◎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