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经·四十评析

...老子道德经里,多次涉及到“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概括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现象与本质,这是十分光辉和精辟的见解。“反者道之动”,历来解释者有两种观点一是矛盾着的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二是事物运动变化的...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2.html

老子故事老子出关_道家_【文学360】

...知音的感觉,这就为著书,能为知音著述不亦乐乎?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简牍上,先写上篇,又接着写下篇,据说写几天。写完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八十一。...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48.html

五十六_老子道德经校释

...怒也。”易象传“君子以惩忿窒欲。”楚辞怀沙“惩改忿兮”,注“恨也。”“改忿”亦即“解其忿”,二均通。 易顺鼎曰按此句皆已见前,疑为复出。“挫其锐”四句,与上篇四章同,乃上篇无注,而此皆有注,疑此注亦上篇四章之注也。文选魏都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2.html

老子·道经·解读

...这样的人,偏偏国君看其顺眼,男人们乐于相处,女人们甚至争着相嫁。究其缘由,就因为这些人悟道天然,形显而德美,内在的道德美胜过外在的形体丑。庄子一书中,像这样放荡的思维和古怪的事例来阐说道理的篇章,可谓比比皆是。厉鬼与西施“道通为...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3.html

老子·德经·四十三评析

...“贵柔”是道德经的基本观念之一,除本章论述外,七十六以及其它一些章节里也多所论及。“柔弱”是“道”的基本表现和作用,它实际上已不局限于与“刚强”相对立的狭义,而成为道德经概括一切从属的、次要的方面的哲学概念。老子认为,“柔弱”是...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5.html

十六_老子道德经校释

...致虚极,守静○。 谦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笃”字,景龙本、景福本、赵孟俯本均作“○”。字鉴曰“笃,‘马行顿迟,从马,竹声。’俗作○。”又室町本“极”字“笃”字下有“也”字。 谦之案老子言“虚”共五见,惟五“...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2.html

老子·道经·评析

...嫌弃,其实这只是人类感情的投射作用。这一见解,表现老子反对鬼神术数的无神论思想,是值得重视的进步思想。从“无为”推论下去,无神论是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认为天地是无为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只须依照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生长变化,不需任何主宰者...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4.html

_老子道德经校释

...道冲,而之久不盈。 谦之案“冲”,傅奕本作“盅”,“盅”即“冲”之古文。文皿部“盅,器虚也。老子‘道盅而之。’”郭忠恕汗简(上之二)“冲”字,引古老子作○。毕沅曰“说文解字引本书作‘盅’,诸本皆作‘冲’,淮南子亦作‘冲’,...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0.html

五十_老子道德经校释

...有“皆”字。范应元本作“民之生生而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并云“韩非、严遵同古本。” 易顺鼎曰王本及韩非似皆有误。文选鲍照代君子有所思行注引老子“人之生生之厚,动皆之死地,十有三。”所引似为可据。盖以“人之生生之厚”字共为一句。老子...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6.html

三十_老子道德经校释

...均无以上九字。 劳健曰“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景龙、敦煌与道藏龙兴碑本无此二句,本皆有之。汉书严助传淮南王安上书云“臣闻军旅之后,必有凶年。”又云“此老子所谓‘师之所处,荆棘生之’者也。”按其词意,“军旅”“凶年”当别属古语,非同出...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46.html

共找到747,32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