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十四山泉绕屋知深浅_道家_【文学360】

...个人的历史,大家都知道,的为人处事,素来便犯老子的四不——一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原不足道。红楼梦上有两句话,大可用作一生的总评“负父母养育之恩,违师友规训之德。” 袁的两个儿子,大的克定,既拐脚,又志在做太子,继皇位,怂恿最力...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6.html

六十八_老子道德经校释

...文法一律。其衍“古”字者,“古”即“天”也。周书周祝篇曰“天为古。”尚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郑注“古,天也。”是“古”“天”同义。此经“配天之极”,本或有作“配古之极”者,后人传写误合之耳。 谦之案俞说又见古书疑义举例“两字义...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84.html

老子·德经·五十九评析

...首先谈“治人事天,莫若啬”。上面提到,“啬”可以解释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原则,同时也可以解释为节俭的美德。老子提出“啬”这个观念,这在春秋末年的思想界是很独特的。老子把“俭”当作“三宝”之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1.html

老子第二十一春秋时代南北文学的境界_道家_【文学360】

...文化思想,就南方不同,北部的人们,行为笃厚,气质浑厚。南方出来的人物,像卡特就很有问题。这很奇怪,只由于东、南、西、北地区方向的差别,冥冥中影响山川人物以及文化的异同问题,和易经象数的法则又大有关系。 老子,在“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2.html

_老子道德经校释

...又案古代道家言,往往以水喻道。管子水地篇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基也。水者,地之血脉,如筋脉之通流也。”又“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其老子相参证。淮南子曰“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修极...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4.html

老子·道经·十七评析

...”。在帝王世纪中,记载了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五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尧之德也!老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种生动的画面,可以说是对老子的“百姓皆曰我自然”的最好图解。 在...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9.html

老子思想无为而无以为_道家_【文学360】

...无为而无以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于此提倡的是“公仁”、“公爱”,而非“私仁”、“私爱”。但由于老子对于现实社会的关爱,所以透过另一种无为的方式,来展现的“有为”、“有私”,所以,老子的无为即有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55.html

我对于圣人之怀疑_厚黑学

...我先年对于圣人,很为怀疑,细加研究,觉得圣人内面有种种黑幕,曾做了一篇圣人的黑幕。民国元年本想厚黑学同时发表,因为厚黑学还未登载完,已经众议哗然,我破坏道德,煽惑人心,这篇文字,更不敢发表了,只好藉以解放自己的思想。现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4218.html

老子·德经·五十五评析

...表现出用之不盈无所不入的作用。婴儿是人的开端,少年、壮年、老年都以之为起点,但婴儿浑沌无知,天地之和合而为一。“和”所表示的统一,包含着对立在内,是有永恒性的,所以“知和曰常”。(老子69页)老子承认“万物并作”的世界的多样性和...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7.html

三十五_老子道德经校释

...无味。”而二十三“希言自然”,亦云“下章言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也。”似所见本傅奕同也。岂“言”字阙坏为“口”欤? 视不足见,听不足闻,用不可既。 严可均曰“用不可既”,御注、河上作“用之不可既”,王弼作“用之不足既”。 魏稼孙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1.html

共找到748,26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