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我无欲,而民自朴。”(唐韵正烛)江有诰曰“静”,疾郢切。按古惟有平去二声,至魏、晋始间读上声,当与清、劲二部并收。老子为政篇“不欲以静”与正协,洪德篇“清静”与正协,淳风篇“我...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3.html

老子第二十二狐狸、豹皮吸引力_道家_【文学360】

...祸害降临! 这时,曾经跟流亡多年一位功臣,名叫荣枝大夫,听了晋文公感叹,就接着“地广而不平,财聚而不散,独非狐豹之罪乎?”这几句话是很妙双关语,“一个国家拥有广大土地(春秋时候,人口很少,没有开发地方很多),君主...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9.html

老子思想与自然法思想(道法自然)_道家_【文学360】

...生万物。”(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版42;以下引自该书,仅注章次)“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1)。老子“道”又是支配宇宙万物普遍永恒法则“道者,万物之注也”(62)。老子认为,人类事务必须遵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4.html

十五_老子道德经校释

...。 毕沅曰河上公作“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或作“止”者,与下“久”字为韵,当是也。 安以动之?徐生。 严可均曰御注作“安以久”,河上、王弼作“孰能安以久”。大典作“孰能安以”,无“久”字。 武内义雄曰敦、景、遂本并无二“...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1.html

十六_老子道德经校释

...致虚极,守静○。 谦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笃”字,景龙本、景福本、赵孟俯本均作“○”。字鉴曰“笃,‘马行顿迟,从马,竹声。’俗作○。”又室町本“极”字“笃”字下有“也”字。 谦之案老子言“虚”共五见,惟五“...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2.html

老子思想“道法自然”自然法思想_道家_【文学360】

...老子从探讨思索宇宙本原、支配万物永恒法则入手,进而说明人类社会治理之道。老子“道”首先是作为宇宙万物本原最高实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生万物。”(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版42;以下引自该书,仅注章次...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5.html

四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引老子自四十四章至四十六章止,中文字稍有不同。“知足不辱”句,淮南道应训引同。汉书疏广传“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后汉书张霸传引一句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韩非子六反篇引二句同,淮南子人间训引句同,...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0.html

三十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不同也,当依老子作‘知’。” 谦之案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并周易集解“震”下虞翻引此句,均作“自知者明”,作“知”字是。“自见之谓明”,与经文二十四“自见者不明”,谊相反。 胜人有力,自胜者强。 魏稼孙曰“胜人有力”,御注“人”下有“者”...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49.html

_老子道德经校释

...通东、钟者也。谦之案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亦中、穷为韵。又老子“中”“穷”各上一字“数”“守”,亦相为韵。此为韵上韵。本马叙伦,见毛诗正韵后序。 右景龙碑四十四字,不分,敦煌本字同。河、王、傅、范本四十五字。河上题“虚...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1.html

三十五_老子道德经校释

...释词持异议,谓“‘安’犹于是也,乃也,则也。老子‘往而不害,安平太。’言往而不害,乃得平泰也。” 乐与饵,过客止。道出言,淡无味, 严可均曰“道出言”,御注、河上、王弼作“道之出口”,傅奕作“道之出言”。下“视”、“听”、“用”句各...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1.html

共找到1,118,6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