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他说第二十章:知识是烦恼根源_道家_【文学360】

...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囗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绝学无忧”这四个字,有些人重新整理老子,将它归于前面一章,成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绝学无忧”做起来很难。绝学就是不要一切学问,什么...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7.html

老子他说第二十六章:一肩挑尽古今愁_道家_【文学360】

...老子第十六章所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哥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原理而来。如此习静修炼,锻炼精神和肉体,互相合一而归于至静之极不动之动,便可达到神仙“冲举”成果。这便是中国神仙方伎学术根据。老子...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72.html

老子他说第二十一章:此精不是那精_道家_【文学360】

...中真相。 然后,老子又形容精神之重要,“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处之“精”,在用法上,几乎已到达佛家所说“不生不灭”境界。佛经名典楞严经亦云:“心精圆明,含裹十方。”修心养性到此等地步,可以盖天盖地,包容整个宇宙。因此,老子说:“其精...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3.html

老子思想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互补_道家_【文学360】

...轻视人事,实际情况恐非如此。道家虽然善于在宇宙背景中思考,道家著作虽然以谈论天道和哲理为一大特色,但终归还要落实到社会和人生中来。如老子书中谈天道和哲理要超过任何一部古代典籍,因而说道家注重天道是没有问题。但说道家轻视人事,恐怕就...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1.html

老子·道经·第九章评析

...渔家傲),这正体现了“功成身退”精神。...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0.html

第一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今王本属十二章,此本无“故”字,二句属下章之首。“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今王本为二十七章,此本属上章之末。陆德明老子音义已为后人改变其分章,惜不得与此一本证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俞正燮曰:老子...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17.html

老子·道经·第十三章评析

...;以目任目,不为天下视;吾之耳目静,而天下之视听不荧,惊患去已,而消于天下,是以百姓履籍而不匹倾。”(王夫之:老子) 一般人对于身体宠辱荣患十分看重,甚至于许多人重视身外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生命。人生在世,难免要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4.html

老子他说第十四章:时空心物与道体用_道家_【文学360】

...已久王弼编排老子八十一章次序,从本章开始,又另起炉灶,转入辩说物理境界,似乎不相衔接。其实,与十三章所讲,不可为物情所累,而困扰于世俗宠辱,因此而生起得失之心。而且进一步了解宠辱发生,都由于我有我身之累而来,“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6.html

老子·德经·第五十六章评析

...道理较高运用。”(老子,第48面)...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8.html

第十六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致虚极,守静○。 谦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笃”字,景龙本、景福本、赵孟俯本均作“○”。字鉴曰:“笃,说文:‘马行顿迟,从马,竹声。’俗作○。”又室町本“极”字“笃”字下有“也”字。 谦之案:老子言“虚”共五见,惟五章“...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2.html

共找到1,085,5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