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源流_医学三字经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字仲景,居南阳,官长沙,东汉人也。着伤寒杂病论金匮玉函。六经辨 圣道彰 内经详于针灸,至伊芳尹有汤液治病之法,扁鹊、仓公因之。仲师出而杂病伤寒专以方药为治,其方俱原本于神农、黄帝相传之方,而集其大成。伤寒着 金匮藏 王肯堂...

http://qihuangzhishu.com/799/4.htm

十三篇_古典文学_【文学360】

...十三篇是宋朝时出现的一部在我国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 十三篇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我国古典围棋理论,从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经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等,到了敦煌写本和王积薪的十诀,才逐渐...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766.html

炮制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语出张仲景金匮玉函。指药材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的过程。炮制的目的在于:清除杂质及无用部份,使药物清洁,如洗,漂、泡等法。或除去腥臭气味,如桩白皮用麸炒,可以除去臭味。便于制剂、服用和保存。如为了切片或辗碎、用泡、、...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704.htm

黄帝明堂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黄帝明堂在历史上又被称作“明堂”、“明堂”。 【“明堂”书名的由来】 黄帝明堂在历史上又被称作“明堂”、“明堂”。追溯古代历史,最早“明堂”二字曾是指黄帝时代的一种建筑,是黄帝测天象、观四方和举行重大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32.html

湿病脉证第二(论一首、脉证十二条、方十一首)_金匮玉函要略辑义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刚痉属阳痉.柔痉属阴痉.活人续集解惑论云.合面而卧.为阴痉.仰目者.为阳痉.其义可见耳.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 .为难治.(伤寒论玉函经脉并无为难治三字.)〔徐〕古人以强直为 .外证与伤寒相似.但其脉沉细.而项背反张.强硬如发痫状...

http://qihuangzhishu.com/626/7.htm

四大家辩_吴医汇讲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李士材读四大家论一篇,本自王节斋大意,谓三子补仲景之未备,而与仲景并峙也。然仲景医中神圣,德备四时,三子则伯夷、伊芳尹、柳下惠而已。试观玉函金匮方中,黄芩、白虎,已开河间之先也;建中、理中,已开东垣之先也;复脉、黄连阿胶,已开丹溪...

http://qihuangzhishu.com/750/102.htm

握奇在线阅读

...握奇又名握机。是中国古代八阵布列的兵书。旧本题风后撰,所以有时也称风后握奇。 风后是传说中轩辕黄帝的大臣。有人考证系晋武帝时西平太守马隆伪托。晋史记载马隆曾与西羌作战,制作用于防御的编箱车,在广阔地带依八阵图联车为营并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78.html

卷六_铜人针灸

...角孙二穴,在耳廓中间,开口有穴。手足少阳、手太阳(按:据针灸甲乙,应是“手阳明”)之会。主齿不嚼物,龋痛肿。灸三壮。针入三分。 耳门二穴,在耳前起肉,当耳缺者。主耳有脓及底,耳,耳痛、鸣,聋,并齿龋。针入三分。灸三壮。 听会二穴,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07.html

帛书黃帝四在线阅读

...黄帝四是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中抄在老子乙本卷前的四篇古佚书(经法道原)的合称。唐兰先生认为这四篇古佚书从内容上看是一部书,从思想方法上说,大体上是继承老子而加以发挥。它被认为代表了道家...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54.html

七之事_

...。梁·刘廷尉。陶先生弘景。皇朝徐英公勣。 神农·食:“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周公尔雅:“槚,苦茶。”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6038.html

共找到496,64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