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那(一部七卷经) 沙门须菩提(一部八卷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第三译与姚秦罗什元魏留支等出者同本) 解节经一卷(是解深密经初五品异译出第一卷此经非是全部真谛略出以证义耳) 遗教经论一卷(释遗教经) 十八空论一卷摄大乘论三卷(无着菩萨造...
...于席上指物题咏,应命辄成者,谓之合生;其滑稽含翫讽者,谓之乔合生,盖京都遗风也。” ⒂《说郛》笔记丛书,明陶宗仪编,一百卷。是撮录明以前的笔记小说而成。《古杭梦游录》,即《都城纪胜》的改名,收入《说郛》第三卷中。其中有“合生与起令随合相似”...
...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又明年乙酉冬十一月,进《宋史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世家》二百五十五卷。初、会稽杨维祯尝进《正统辨》,可谓一洗天下粉纭之论,公万世而为心者也。惜三史已成,其言终不见用。后之秉史笔...
...几次是失掉了原文的精彩的。孙先生第一首译诗《帆》原文是: (原文从略——编者。) 按着我的意思应当译为(曾刊登于《语丝》第五卷第三期): 孤独发白的船帆, 在云雾中蔚蓝色的大海里…… 他到很远的境域去寻找些什么? 他在故土里留弃着什么? ...
...、仆子起家为之。后魏亦置四人,正第七品上。《后魏书》云:“高谧,天安中以功臣子召入禁中,专掌秘阁,拜秘书郎。奏请广访群书,大加缮写,北京图籍,稍以审正。”北齐又增“中”字,正第七品下。隋又除“中”字,正七品上。炀帝三年,加为从五品。皇朝为从...
...天子,卑谓庶人。言曾参既闻夫子陈说天子庶人皆当行孝,始知孝之为大也。○注经常至义也。○正义曰:云“经,常也。利物为义”者,“经,常”即书传通训也。《易·文言》曰“利物足以和义,是“利物为义”也。云“孝为百行之首,人之常德”者,郑注《论语》云...
...三十卷,《金刚经》一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楞严经》三十卷,《决定经》四十卷,《华严经》八十一卷,《大般若经》六百卷,《未曾有经》五百三十卷,《三论别经》四十二卷,《正法论经》二十卷,《佛本的经》一百六十卷,《菩萨戒经》六十卷,《摩喝经...
...1、《孙子算经》之《序》原文 2、《孙子算经》之《卷上》原文 3、《孙子算经》之《卷中》原文 4、《孙子算经》之《卷下》原文 ...
...午后纳卷而出。旧制,士人卷子仍弥封,卷头打号,然后纳初放官,次下覆考,考定次第,后送定参详一同,方定甲名资次,而定夺三魁。伺候上御文德殿临轩唱名,进呈三魁试卷,天颜亲睹三魁,排定姓名资次,然后宣唤三魁姓名,其三魁听快行宣唤数次,方敢应名而出,...
...别录中支派别行经第三(六百八十二部八百一十二卷) 支派经者。谓大部之中抄出别行。大般若第二会之类是也。夫法门浩广罕究津涯。典籍纷纶靡穷边际。故有随宜化诱应物施缘。多于大部之中随时略用。披寻者莫知所出。玩习者将义不终。今统集多端会归当部。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