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踵军令:所谓踵军者,去大军百里,期于会地,为三日熟食,前军而行,为战合之表。合表,乃起踵军,飨士,使为之战势,是谓趋战者也。 2、踵军令:兴军者,前踵军而行,合表乃起,去大军一倍其道,去踵军百里,期于会地,为六日熟食,使为战备,分卒据...
...1、兵教下:臣闻人君有必胜之道,故能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则威加天下有十二焉: 2、兵教下:一曰连刑,谓同罪保伍也;二曰地禁,谓禁止行道,以网外奸也;三曰全军,谓甲首相附,三五相同,以结其联也;四曰开塞,谓分地以限,各死其职而坚守也;五曰...
...1、兵谈:量土地肥墝而立邑,建城称地,以城称人,以人称粟。三相称,则内可以固守,外可以战胜。战胜于外,备主于内,胜备相用,犹合符节,无异故也。 2、兵谈:治兵者,若秘于地,若邃于天,生于无,故关之。大不窕,小不恢,明乎禁舍开塞,民流者亲之...
...1、守权:凡守者,进不郭圉,退不亭障,以御战非善者也。豪杰雄俊,坚甲利兵,劲弩强矢,尽在郭中,乃收窖廪,毁拆而入保,令客气十百倍,而主之气不半焉。敌攻者,伤之甚也,然而世将弗能知。 2、守权:夫守者,不失险者也。守法,城一丈十人守之,工食...
...1、十二陵:威在于不变;惠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攻在于意表;守在于外饰;无过在于度数;无困在于豫备;谨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除害在于果断;得众在于下人。 2、十二陵:悔在于任疑;孽在于屠戮;偏在于多私;不详在于恶闻己过;不度在...
...1、武议: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财货,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2、武议:万乘农战,...
...1、将理:凡将,理官也,万物之主也,不私于一人。夫能无私于一人,故万物至而制之,万物至而命之。 2、将理:君子不救囚于五步之外,虽钩兵射之,弗追也。故善审囚之情,不待菙楚,而囚之情可毕矣。 3、将理:笞人之背,灼人之胁,束人之指,而讯囚之...
...七书》,北宋朝廷官方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四游记》的本子。《北游记》述真武本身成道降妖诸事,情节多采自民间传说及佛典。此书前六则内容与佛教的《本生经》故事雷同。全书所介绍的三十六员玄帝部将,大多是民间信仰的神灵,而且不属于同一时代,是经过了作者的改编和加工。此本与天一出版《明清善本...
...邹子:即上文的驺子。 8 心:指作者的内心思考。 9 随巢:墨子的弟子。《汉书·艺文志》载《随巢子》六篇,属墨家。 10 尉缭(liǎo辽):战国时尉氏人。《汉书·艺文志》载《尉缭子》二十九篇,属杂家。 11 鹖(hé河)冠:周代楚人,姓氏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