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有执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失其原意。经二十余载精心钻研,着成伤寒论八卷,对伤寒论重加整理,调整篇目,全书计十一篇,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由是形成明清时代重新整理研究伤寒论的热潮,其错简论的主张虽也受到若干医家之非议,但其影响深远,不容忽视,清代...

http://qihuangzhishu.com/168/309.htm

论伤暑中暑中热误_六因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尝考仲景金柜,有中喝而无中暑,贤诸书有中暑而无中喝。或以中暑即伤暑;或以中喝即中热,或以伤暑即伤寒;议论纷纷,终无实指。赖张洁古出而云:静而得之谓伤暑,动而得之谓中暑。此二语颇为中窍。但于动静之间,虽如指掌,而中、伤之义,尚末缕析,...

http://qihuangzhishu.com/788/5.htm

脾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为脾虚津耗、肠液枯燥所致大便艰涩的病证,亦为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出伤寒论·阳明病脉证并治。约,有约束之意;脾约者,指脾津耗损,影响大便的排出。成无己注:“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与脾约丸”(见...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065.htm

伤寒贯珠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卷一/太阳篇上 列太阳条例大意 太阳正治法第一 太阳病脉证三 桂枝汤...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guanzhuji/index.html

伤寒杂病论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执伤寒论、喻嘉言尚论篇)、钱塘二张系(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张锡驹伤寒论直解)三大注本体系。历代包括日本等注释、发挥、方论、歌括、杂著等670余家,足见其影响之大。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系讨论内伤杂病的专著。...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02.htm

伤寒缵论·伤寒绪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各二卷。清·张璐撰。刊于1667年。作者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有“多岐而不一”的感慨。及见伤寒论尚论篇等书,在反复钻研之后,“向之所谓多岐者,渐归一贯”因此以尚论篇等为依据,衍义出缵绪二论。书名的意义,张氏...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067.htm

伤寒缵论·伤寒绪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各二卷。清·张璐撰。刊于1667年。作者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有“多岐而不一”的感慨。及见伤寒论尚论篇等书,在反复钻研之后,“向之所谓多岐者,渐归一贯”因此以尚论篇等为依据,衍义出缵绪二论。书名的意义,张氏...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91.htm

固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①脾肾虚寒所致大便先硬溏的病症。伤寒论·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溏。”伤寒来苏集卷三:“固瘕,即初硬后溏之谓,肛门虽固结,而肠中不全干也。溏即水谷不别之象...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545.htm

伤寒论今释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八卷。陆渊雷撰于1930年。陆氏综合前人注疏,参考日人学说,对伤寒论用较浅析的理论予以分析、归纳和诠释,选注精要。作者对伤寒论中的某些条文,试图用近代医学科学理论加以融汇或阐解,在中西汇通和中医发展方面作出了大胆尝试。...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22.htm

伤寒论今释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八卷。陆渊雷撰于1930年。陆氏综合前人注疏,参考日人学说,对伤寒论用较浅析的理论予以分析、归纳和诠释,选注精要。作者对伤寒论中的某些条文,试图用近代医学科学理论加以融汇或阐解,在中西汇通和中医发展方面作出了大胆尝试。...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32.htm

共找到584,4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