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一卷。旧题晋·王叔和撰。但一般认为是六朝·高阳生托名王叔和的作品。本书特点在于以较通俗的歌诀形式阐述脉理,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书中不少内容是根据王叔和脉经重新编撰的。详细论述二十四,并立七表(浮、芤、滑、实、弦、紧、洪)、八...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610.htm

王叔和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一卷。旧题晋·王叔和撰。但一般认为是六朝·高阳生托名王叔和的作品。本书特点在于以较通俗的歌诀形式阐述脉理,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书中不少内容是根据王叔和脉经重新编撰的。详细论述二十四,并立七表(浮、芤、滑、实、弦、紧、洪)、八...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94.htm

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的启示下,又受到李氏脾胃气虚理论的影响,尽十余年的心力钻研内经伤寒论的阴阳例,并广泛参照王叔和、朱肱、许叔微、韩祗和等有关阴证阴脉的阐述,提出了一系列对于伤寒阴证的新见解。 他首先指出,伤寒是人之大疾,病情最急,而阴证尤为严重。...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5.html

三题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有两道弦。如日人丹波元简之辑要引吴山甫曰:“双弦者,来如引二线也……若单弦,只一线耳。”又如徐忠可于金匮要略论注中曰:“有一手两条,亦日双弦。”上述两种意见中余意为当以后者为是。盖前者所述即是普通之弦,或见于一手,或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shinianlinzhengjingyanji510/144-6-8.html

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编次真伪问题,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方有执始强调编次谬误,提出错简简订之说。以后,张遂辰主张维护原有编次,成为针锋相对的观点。到了清代,他们各有一批追随者,故一般认为伤寒流派之争始于明代。明代研究伤寒论诸家,涉及内容广泛。董的伤寒秘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48.htm

中医师必须擅长诊——与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要精微论三部九候论玉机真等六篇章,难经者四分之一多,确立寸口法,并为后世所宗。医圣张仲景更是将诊置于首要位置,每卷皆名‘辨某某病证并治’……,第一部专著脉经提出辨治病、证兼施的临证方法,使诊易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伤寒论编次辩_侣山堂类辩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主气,故首提太阳之为病,次中风,(风即寒中鼓动之气,故篇名伤寒论而反先提中风。)次伤寒,次传经,次桂枝汤证,次麻黄汤证。如六经篇首,则曰某经之为病,若六经所概论者,总归于太阳之首篇。其间条分缕析,有断有续。予于断续间,首加一圈,如、庸、...

http://zhongyibaodian.com/lvshantangleibian/803-5-54.html

伤寒论中的“自愈”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过程,即“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如伤寒论第58条所说:“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亦即“阴阳自和”是“必自愈”的内在动力,是人体经过漫长进化所具有的自愈功能。 我们要重视机体的这种自愈...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245.html

候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法曰∶寸口微而涩。微者,胃气不行;涩者,荣气不足。荣卫不能调,则三焦无所伸而归其部。上焦不归,嗳气吞酸;中焦不归,不能消谷;下焦不归,则遗溺失禁也。左尺微涩主遗溺,尺悬绝者,不治。...

http://qihuangzhishu.com/336/1097.htm

义简摩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周氏医学丛书四种之一。八卷。清·周学海撰于1892年。作者阐述脉理,主张由博返约,执简驭繁。但又嫌濒湖脉学过于简略,于脉理无所发明,遂参阅脉经珍家枢要诊宗三昧等有关文献五、六十种,并结合个人心得撰成些...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62.htm

共找到479,2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