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仲景的评骘。 陶华,字尚文,号节庵(又称节庵道人),余杭(今杭州市)人。生于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卒于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享年94岁。史称其治病有奇效,治伤寒一服即愈,名动一时。著有《伤寒全书》五卷、《伤寒治例点金》二...
...伤寒之病,非比杂科,乃大方脉之首务也。其间脉理精深,艮震无常,死生反掌,甚所难明。苟或有称治伤寒者,未免羊质虎皮,然则名节虚隆,而实德则病矣。余早年盲学,昏昏如蝇触牖,后得汉长沙张仲景先师治法,所得石函遗着,名曰《遗芳嘉秘》,玩而诵之,以...
...伤寒在霜降以后、春分以前,名为正伤寒,宜用辛热之药以发之。若至春而发,名为温病。至夏而发,名为热病。宜用辛凉之药以解之。若入里者,宜用苦寒之药以下之。若直中者,宜用辛热之药以温之。其在四时,有辛然感冒,当视其寒暄,或用辛热,或用辛凉要在适中。...
...伤寒著作。四卷。清·王梦祖撰于1799年。王氏以仲景学说为主,在《伤寒论》多种注本的基础上参阅《内经》、《难经》及有关方书等近百种典籍,将其中有关于伤寒者撮其大要编成此书。本书除论述伤寒传经、诊法、六经证治等内容外,主要介绍伤寒多种病证的...
...伤寒著作。四卷。清·王梦祖撰于1799年。王氏以仲景学说为主,在《伤寒论》多种注本的基础上参阅《内经》、《难经》及有关方书等近百种典籍,将其中有关于伤寒者撮其大要编成此书。本书除论述伤寒传经、诊法、六经证治等内容外,主要介绍伤寒多种病证的...
...伤寒例论曰∶易称天地变化,各正性命,然则变化之迹无方,性命之功难测,故有炎凉寒燠,风雨晦冥,水旱妖灾,虫蝗怪异,四时八节,种种施化不同,七十二候,日月营运各别,终其晷,度得成年,是谓岁功毕矣。天地尚且如此,然在人安可无事?故人生天地之间,...
...门人问曰.金匮所称中风历节病.与伤寒论中之中风何以异.答曰.伤寒例中之中风.其病先犯太阳.逗留于肌表之间.治不如法.传变之后.方始入里.若金匮所指中风.外不见头痛发热诸表证.总因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正气引邪. 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
...不浮.不恶寒.身不疼痛.但热而不烦.不可发汗.发汗必危损.如脉不紧实.不甚痛.但热而或不烦.非里实.亦不可下.下之必危损.唯可服竹叶汤主之.)又有香港脚之为病.大便坚硬足行难.两胫肿满或枯细.莫与伤寒一例看.(此论香港脚也.香港脚大便坚.脚...
...安时所撰伤寒解,实用心三十余年。广寻诸家,反复参合,决其可行者始敢编次;从来评脉辨证,处对汤液,颇知实效,不敢轻易谬妄,误人性命。四种温病、败坏之候,自王叔和后,鲜有明然详辨者,故医家一例作伤寒行汗下。伤寒有金、木、水、火四种,有可汗、...
...习医要用直格,乃河间高尚先生刘守真所述也。守真深明《素问》造化阴阳之理,比尝语予曰∶伤寒谓之大病者,死生在六、七日之间。经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古今亦通谓之伤寒热病。前三日,太阳、阳明、少阳受之,热壮于表,汗之则愈;后三日,太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