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具迹表闻,以承答天意。小子不惠,猥以文句,微识蒙念,(或无不惠二字。念,《文苑》作合,全无文理。)睹兹盛美,焉敢避不让之责而默默耶?(杭、蜀、《苑》作默贺也,亦不成文理。)愈再拜。 上兵部李侍郎书(蜀本注,巽字,或作异,非是。永贞元年...
...◆《春秋》 ◇刘子玄误说周之诸侯用夏正 刘子玄《史通》云:“春秋诸国皆用夏正,鲁以行天子礼仪,故独用周家正朔。至如书元年春正月者,年即鲁君之年,月则周王之月,考所纪书年,始达此义。而自古说《春秋》者,妄为解释。”明曰:“古者孟春之月,天子...
...‘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
...皇朝房审权撰。集郑玄至王安石凡百家,摘取其专明人事者为一编,或诸家说有异同,辄加评议附之篇末。 △《晁以道古易》十二卷 右从父詹事公撰。以诸家《易》及许慎《说文》等九十五书,是正其文字,且依汉田何本,分《易经》上、下,并《十翼》,通为十二篇,...
...按《路隋传》,文宗嗣位,隋以宰相监修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太切直,宦寺不喜,訾其非实。帝诏隋刊正。隋建言卫尉卿周君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皆言改修非是。夫史册者,褒贬所在。匹夫善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后汉书》研究书籍在文学价值方面,《后汉书》的“论”、“赞”是值得称道的。作者自认为是“精意深旨”,后人更推崇它有“奇情壮采”。《后汉书》的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人物塑造的一定程度上的典型化、语言运用的骈俪化与韵律感、行文中情感倾向的鲜明流露...
...疾卒,享年五十有八。自天子、大臣至闾巷之士,皆闻而哀之。明允所为文集有二十卷行于世,所集《太常因革礼》一百卷,更定《谥法》三卷,藏于有司。又为《易传》未成。读其书者,则其人之所存可知也。明允为人聪明,辩智过人,气和而色温,而好为策谋,务一出...
...去兮不复见矣。天下之人徒诵其言,思其人,仰其余行而已矣。《衡论》、《机策》,前人不到,石穴金匮,已收遗草。《礼书》、《谥法》,世不得传,广内中秘,独有遗编。自当世以及后世,始百年以及千年,使来者读是书以济大道,由先生以观圣贤。然后知蜀之褒、...
...《衡论·用法》苏洵 古之法简,今之法繁。简者不便于今,而繁者不便于古,非今之法不若古之法而今之时不若古之时也。先王之作法也,莫不欲服民之心。服民之心,必得其情,情然耶,而罪亦然,则固入吾法矣。而民之情又不皆如其罪之轻重大小,是以先王忿其罪...
...谨按世之以谥著书而可以名家者,止于六家。其王彦威之徒,皆祖述旧文,无所增损。六家之中,其名《周公》者,最无条贯,同谥异条,或分见数处,纷纭扰乱,难以省览。其余《春秋》、《广谥》、沈约、贺琛、扈蒙,其纲目俱存,而脱谬已甚,或当时之妄误,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