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补学说景岳倡,养葵鼓峰重命门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在中医药发展的历程温补学说颇有影响,其中浙江的张景岳、赵养葵、高鼓峰,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人物。 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其居所自称曰通一斋。祖籍四川绵竹,明初之际,祖上以军功显,受封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遂居会稽(...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11.html

医学史的发展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论述中国医学编年史为特点的医学通史著作的出现,当首推陈邦贤《中国医学史》(1919)先生在论述自己为何研究中国史学时指出:世界医学昌明之国,莫不有医学史、疾病史、医学经验史、实用史、批判史等,以纪其历朝医事之沿革,及其进化之理由,且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9.html

少数民族医学史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日佈僧格参照畏兀儿和藏文而译出的。在这部流传甚广的佛经,第二十四章为《养生八吠陀经》。其中有:治疗赫依(气)症、希拉(胆)症、巴达干(痰)症和聚症的内容,这说明,当时已经有古印理的医学内容传入。这部佛经对这三种病症的发作时间、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91.html

医学家传记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任晋太医令以及是否如清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所言为张仲景之亲授弟子,尚未有定论。 王氏著述《脉经》厥功甚伟,还为整理张仲景《伤寒卒病论》作出贡献。宋《太平御览》引高湛谓王氏编次此书为张仲景方论为三十六卷;但有的学者认为王氏在编次过程,...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6.html

清代医学著作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部全录》原隶此书博物汇编、艺术典下之部汇考,共520卷,分类辑录自《内经》至清初120余种医学文献,有古典籍的注释,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医学艺术,记事及医家传略等,记述系统,分门别类明确,各科证治有论有方,引证材科均一一详注...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81.html

温补学说景岳倡,养葵鼓峰重命门_【中医宝典】

...在中医药发展的历程温补学说颇有影响,其中浙江的张景岳、赵养葵、高鼓峰,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人物。 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其居所自称曰通一斋。祖籍四川绵竹,明初之际,祖上以军功显,受封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遂居会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94.html

中医历史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针进水出。是这中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创举。公元1057年,宋政府专设校正医书局,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籍进行了搜集、整理、考证和校勘,历时十余年,约在1068~1077年陆续进行。目前我们所能读到的《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81.html

贵人难之说_【中医宝典】

...也。皇帝听后,不断点头称是,后又责令宫中贵人一一改进看病陋习。从此,贵人难一说便流传开来。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87.html

踏雪斋和扫叶庄 (叶天士)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一天,局里来了一名更夫,全身浮肿,皮肤肿成了黄白色,等候医生给他治病。 薛雪先到局,给这更夫诊脉后挥手让他出去,对他说:你的病很重,没法治了,回去吧。出了局的大门,正好碰上叶天士来局。叶天士在轿子里看到了更夫,便说:这不是更夫...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01.html

误、药害致损_《虚损病类钩沉》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服至死而后已。屡死而若罔闻,终不知变计,良可叹矣!清·周学海《读随笔》:人世真劳病少,假劳病多。吴师朗曾著《不居集》辨之,风寒咳嗽,饮食停滞,误治以致吐血,因吐血而即用凉润,遂逼入劳门矣。清代·凌奂所著《本草害利》详尽地陈述了每...

http://qihuangzhishu.com/1042/14.htm

共找到504,36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