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顾性DNA分析仅用于确定少数特异性诊断,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感染性病原基因、特异性肿瘤基因和遗传病基因的识别和克隆,相信不远的将来基因诊断的应用范围会进一步拓宽,分子杂交等基因分析技术将会在病理学诊断和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张建中)...
...以自己为模板(template)吸收周围游离核苷酸,按碱基互补原则,进行氢键结合。在一些聚合酶作用下,合成新的互补的链,与原来模板单链并列盘旋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双螺旋结构(图3-4)。这样新形成的2个DNA分子与原来 DNA分子的碱基顺序...
...基因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PNA探针,经生物素标记后,分别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或Cy5纳米颗粒结合;探针与待测鼠疫菌的DNA杂交后,磁性纳米颗粒牢固连接靶核酸-探针结合体,用磁分离架收集后即可得纯化的特异核酸分子,经变性处理后对Cy5荧光纳米...
...三、DNA探针已广泛应用于检测CMV,其中以32P标记的探针敏感性最高,对某些标本来说,杂交方法可能比病毒分离更敏感。四、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一)标本的采集及处理采集的标本包括患者的血液、尿,以及腺体组织等。由全血制备的血沉棕黄层(...
...HCl pH7.5, 10mmol/L MgCl2、BSa 5mmol/L、80ng引物DNA和0.1μg连接的DNA或0.1μg质粒。反应管在95℃变性5min,取出,稍离心,立即放入37℃C水浴保温2min使DNA退火,加入1UE.coli...
...即双链DNA先高温变性,然后在低温下与引物退火,再在中等温度进行链延伸反应。上述在三种不同温度下的变性、退火和延伸为一个循环反应,重复这种循环反应可使DNA获得指数性倍增,例如经过35个循环反应,DNA可扩增1×108倍以上。...
...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新方法,主要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适温延伸三个步骤反复的热循环构成:即在高温(95℃)下,待扩增的靶DNA双链受热变性成为两条单链DNA模板;而后在低温(37~55℃)情况下,两条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
...吸头尖端使之形成一球团状(2~3min);(3)加入5.0ml 2mol/L的NaOH。摇动小管使DNA悬浮、溶解,将小管置50℃15min助溶;(4)用DEPC水将混合物稀释至175ml(总体积),充分混合,注意确保管内已无颗粒状;(5)...
...引物将与待扩增的DNA链复性结合,然后的聚合酶的作用下,利用溶液中的核苷酸原料,不断延伸合成新互补链,这样,一条DNA双链就变成了两条双链。若继续按照变性(92-95℃)→复性(40-60℃)→引物延伸(65-72℃)的顺序循环20至40个...
...噬菌体DNA进入细胞后被限制酶切成片段,片段的数目与DNA分子中限制酶的识别点数目成正比,这些片段进一步被细胞的核酸外切酶降解,就会开始裂解感染,由此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全部带有修饰过的DNA,因此能以很高的效率去感染另一些具有相同限制-修饰系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