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法的战争观_兵家_【文学360】

...《司马法》提出了“以战止战”的战争观,认为,进行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讨不义”、“诛有罪”。它按战争目的,将其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两大类。认为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诛暴扶弱的战争是正义的。从这一基本立场出发,它提出了“以战止战”的思想。《仁本篇...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706.html

司马法的争议_兵家_【文学360】

...由于《司马法》年代久远,散失严重,所以对于该书的真伪、成书年代、作者等问题,历代学者均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司马法》是一部伪书;有的认为史书中的《司马兵法》、《司马穰苴兵法》、《司马法》、《军礼司马法》是几种不同的书;有的认为今本...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709.html

司马法的版本_兵家_【文学360】

...《司马法》现存的最早版本是宋代《武经七书》本。此外,还有《武学经传三种》本、《平津馆丛书》本、《四库全书》本、《述记》本、《四部备要》本等丛刊本。 另有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所收的影宋本《孙吴司马法》、清人所辑《司马法逸文》、1935年...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711.html

司马法的战略战术_兵家_【文学360】

...《司马法》强调轻、重相结合的原则。“轻”、“重”在《司马法》中有不同的含义,既指兵力的大小,人数的多少,又指兵器的长短、大小等。这种轻重结合的原则体现在许多方面。在兵器的配备上,《天子之义篇》说:“兵不杂则不利,长兵以卫,短兵以守。太长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715.html

韩信的职业生涯_兵家_【文学360】

...韩信遗迹汉朝开国名将──韩信,是平民出身的英雄,也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位绝代的奇葩。他是江苏淮阴人,由于家境贫寒,连一日三餐都很难维持,只得到处投靠亲友,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物。 有一次他在一位当亭长的好朋友家里做客,由于食量太大,亭长的太太对...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718.html

韩信的代称_兵家_【文学360】

...【王孙】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明)杨美益《过韩信岭》:“蹙项方成皇帝尊,功劳一半属王孙。”(清)汪枚《钓台怀古》:“王孙城下独垂钓,淮水依稀似...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724.html

韩信点兵的算法_兵家_【文学360】

...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9人一...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728.html

韩信故里公园_兵家_【文学360】

...码头镇,改革开放以来,逐步仿建了关于韩信的历史文化胜迹。仿韩信故里公园内建有仿淮阴侯庙、仿韩信钓鱼台、仿胯下桥、仿漂母岸、仿千金亭等。2003年竣工对外开放。公园入口前为6400平方米的广场。广场门口上方横额“伪韩侯故里”四个镏金大字,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733.html

韩信早年时期_兵家_【文学360】

...韩信还是平民时,既当不了官,也无法经商过活,经常寄食于他人,为众人所厌。后来加入了项梁的起义军。前208年项梁死后便成为项羽部下,曾经数次向项羽献策,但项羽没有采用。 韩信在项军内仅任炊事兵与守门官,认为没有前途,于是在前206年,汉王...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739.html

韩信诸侯大败_兵家_【文学360】

...当章邯还坚守废丘时,刘邦留下韩信围攻废丘自己则联合其他诸侯,趁项羽还在齐国时,于前205年领联军五十六万人[2]攻占项羽首都彭城。项羽领兵三万回师彭城,刘邦这时还在沉迷享乐,结果在彭城之战惨败,退至荥阳。萧何即动员关中老弱和未傅者,让韩信...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741.html

共找到1,52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