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医学家传记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出身官宦之家,因生来孱弱,父母多病,科举失利,遂学医。曾师辜其表鼻华恒岍、金华王山人、武夷仙翁黄鹤老人,又得峨眉高人陈斗南秘术。医术精湛,游走半天下。 韩氏通易,尊《素》、《难》如六经,认为丹溪“能集名医之大成”。著有《韩氏》2卷,《杨梅...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6.html

天一丸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赤水玄珠》天一丸 《重订通俗伤寒论》天一丸 《不居集》天一丸 《韩氏》天一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赤水玄珠》卷九:天一丸【处方】怀地黄 牡丹皮 黄柏(童便浸,晒干)知母(童便浸,晒干)枸杞子 五味子 麦门冬 牛膝 ...

http://zhongyaofangji.com/t/tianyiwan.html

韩保升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五代时后蜀药学家。蜀(今四川)人。曾任翰林学士。精于,并深知药性,因而施药辄有效。曾奉蜀主孟昶敕与蜀诸医工,取《新修本草》并《图经》相与校正,稍增注释,撰成《重广英公本草》二十卷,即《蜀本草》。原书已佚,《嘉佑本草》之“蜀本云”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35.htm

叙_《中西汇通经精义》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相辅佐.晋唐以后渐失真传.宋元以来尤多纰谬.及今泰西各国于中土.不但机器矜能即于医学.亦诋中国为非.岂知中国宋元后诚可訾议.若秦汉三代所传内难仲景之书极为精确.迥非西医所及.盖西医初出未尽周详中医沿讹率多差误.不及此时厘正医道贻害生民....

http://qihuangzhishu.com/767/2.htm

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与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病案格式规范化是诊断治疗规范化的重要环节,它促进着医学的进步。明代出现了整理古代病案的专著,提出建立病案格式的具体要求。1、韩懋的“六法兼施”韩懋的《》,提出书写病历,要六法兼施。六法指望、闻、问、切,论、治。六法作为填写医案的具体要求...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49.htm

方论(四十三)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辑目科治例。志儿参入痘疹心传。足成全编。易以通名。标诸签额。书未竟。适逢客至。随手开函而语曰。在昔韩氏。名世已久。子亦以是名。得无名实相混之虑乎。予谓不然。吾闻元氏集名长庆。白氏之集。亦名长庆。二集并驱。后世未尝因名混实。奚必拘拘于是耶...

http://qihuangzhishu.com/485/131.htm

进军医药流通业江中药业携手九州_中药企业_【中医宝典】

...近日,江中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出资1118.8万元受让九州集团持有的江西九州公司的部分股权,同时通过增资控股,向江西九州公司增资1880万元,最终达成对江西九州51%的控股。 这不仅是江中药业首次大规模进入医药商业领域,也是九州...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0792.html

治法_《石室秘录》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论痢下治 论火泻治 论下血治天师曰∶治者,因其之也。如人病下痢者是。痢疾之症,多起于暑天之郁热,而又感以水湿雨露之气以成之。红白相见,如血如脓,甚者如屋漏水,如鱼冻水,里急后重,崩迫痛疼,欲下而不能,不下而不快,一日数十行,...

http://qihuangzhishu.com/638/42.htm

籍的解释_籍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做官。“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外,以备出入时查对。“籍”谓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因此后来便称做官为“籍”。 be an official;secure official position 籍后。——...

http://hanwen360.com/c/327788.html

防风圣散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于二阴。所以各道分消其势也。乃当归、白芍者,用之于和血。而白术、甘草者,用之以调中尔。互考见中风门、火门。《方论》防风圣散防风 荆芥 连翘 麻黄 薄荷 川芎 当归 白术 白芍(炒) 山栀(炒黑) 大黄(酒浸) 芒硝五钱 黄芩 石膏 桔梗...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fangfengtongshengsan.html

共找到124,20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