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沛然_四、临遣药,不囿常法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所世,则条条框框渐多,而施治后反致局限。一个医生不仅要学兼众长又善于化裁,更要懂得“法无常法”和“常法非法”的深刻道理,才能真正掌握中医治病方法的真髓。裘氏此语是发人深省的阅历之言。 (二)立法处方用药,崇尚精、奇、巧、博 中医在临床的很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upeiran/525-7-4.html

哺乳期妇女的用药问题_用药常识_孕妇用药_【中医宝典】

...对哺乳期妇女的用药问题,不能只考虑药物是否影响乳汁分泌,还必须考虑药物对宝宝的影响。许多药物可随母亲乳汁排出而进入婴儿体内。尽管有的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很低,但由于宝宝体稚身嫩,药物对对宝宝必定会起到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哺乳期禁用药或慎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8069.html

周仲瑛_临选药规则--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技巧(十)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注意用药俗话说:“头痛用川芎,腰痛用杜仲”这是批评医家不辨证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作法。但是,用药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的变通处理,仍然具有辨证用药的含意在内,如头痛,偏寒者用吴茱萸、川芎、白芷;偏热者用菊花、桑叶;偏后脑痛者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10.html

不同人群用药不良反应的预防_【中医宝典】

...人们使用药物的目的是防病、治病保健康,但常常由于药物、机体或用药方法的差异,产生与用药预期不一致甚至相反的效应,危害了人体健康。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6052.html

用药须使邪有出路_《读医随笔》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吴又可谓∶黄连性寒不泄,只能制热,不能泄实;若内有实邪,必资大黄以泄之,否则畏大黄之峻,而徒以黄连清之,反将热邪遏住,内伏益深,攻治益难。此义甚精。凡治病,总宜使邪有出路。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也。近时于温热,...

http://qihuangzhishu.com/683/87.htm

谈用人与用药_【中医宝典】

...古语有云:“用人治国如同用药治病”,又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这些说法表面看来毫不相干,但透过表面,稍加对比,二者有惊人相似之处,事虽迥异,情同一理,良医治病,先望之、闻之、问之、切之,然后视病因、病情、病势、病程开取适量、适当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295.html

陈筱宝_治经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其神,察其色,听其言,闻其气,结合问切从而辨其,识其病,明其理,然后才能用药对症,药到病除。 二、月经病 陈氏治疗月经病,特别注重“调”字。认为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过多、过少或闭经等,均因冲任失调所致,治疗时,对热者清而调之,寒者温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xiaobao/562-2-2.html

家庭用药“四牢记”_【中医宝典】

...我们用药,最重要的目的是治病,不论是什么价钱的药品,只要对症,只要效果好,便可以大胆使用,有些药品的价格很高,但治疗效果并不见得好。因此,每一位患者在自行用药时,除了注意疗效外,还要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6709.html

有邪才有病 治病当攻邪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毒者,因气味之偏也。”吴鞠通在《医医病书·论药不论病论》和《温病条辨·解儿难·万物各有偏胜论》中也都提到“天下无不偏之药,无不偏之病。医者原以药之偏,矫病之偏。如对症,毒药亦仙丹;不对症,谷食皆毒药。”“用药治病者,用偏以矫其偏……无好尚,...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714.html

慢性肾小球肾炎用药_用药常识_成人用药_【中医宝典】

...肾功能减退型。上述各型常可相互转化,临床以普通型最为多见。 常用中成药 本病在祖国医学的水肿、虚劳、饮等篇中能找到类似描述。可分以下5型辨证施治。 1.肺肾气虚型 症见少气无力,恶风怕冷,每因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眼睑浮肿,续即四肢及全身皆肿,肢...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7738.html

共找到138,69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