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这个系统在讨论两仪四象以后,就跳到八卦这个层面,当然,八卦也有三阴三阳,但是,阐述的角度显然与医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医系统的三阴三阳应该说是很独特的。我们看《素问》,在《素问》的前几篇里,只讲二阴二阳,特别是《四气调神大论》,它只提...
...《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阴阳应象大论曰∶心之变动为忧。《灵枢》口问篇曰∶思忧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本脏篇曰∶心小则易伤以忧。盖忧则伤神,故伤心也。宣明五气篇曰∶精气并于肝则忧,肝胜而侮脾也。《灵枢...
...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物质的、机能衰减的,都属于阴。 1、阴阳的对立斗争:阴阳两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相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盛则阳病,阳励则阴病”。就是指出了阴阳的胜负、失调,就要导致疾病的发生...
...固气也;阴则主内而藏精,所以起亟也。阴内阳外,气欲和平,不和则病如下文矣。亟,即气也,观阴阳应象大论曰精化为气,即此藏精起气之谓。又本神篇曰阴虚则无气,亦其义也。故此当以气字为解,以见阳能生阴,阴亦能生阳,庶为得理。若诸书释为数字,则全无...
...《阴阳离合篇》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干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天覆地载,万物方生...
...。”说明气候作用于大地,大地万物在气候的影响下发生变化,犹如根本与枝叶一样。意即物候,病候统一于气候,也就是物化(包括生物及非生物)统一于气化。气候对病候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
...秋分至,表示已真正进入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秋分至,表示已真正进入秋季,作为昼夜...
...诊》内;与《素问·水热穴论》对应的《太素》各篇中,未见《素问》“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9字,而作者误将其列入《太素》卷十一《气穴》内。 与《素问》对应的《太素》不全,有1篇:作者认为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应的是《太素·阴阳大论》“黄帝曰...
...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以证而言,则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为阳,静为阴;高耸为阳...
...概括说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是说诊断水平高的医生,看人的面色、舌苔、号脉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先确定阴阳哪个地方失调了,为何失调了。 在辨证方面,虽然中医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但八纲中又以阴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