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指饮食水谷之气。《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②食通蚀。即耗散正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吴昆注:“以壮火食气,故气得壮火则耗散。”③气功术语。即服气,参见该条。...
...①指厥阴。《素问·经脉别论》:“一阴至,厥阴之治也。”②指太阴、厥阴、少阴三阴一体。《素问·阴阳离合论》:“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沉,名曰一阴。”...
...“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④指脉搏跳动平和,不躁急。《素问·阴阳别论》:“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灵枢·热病》:“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⑤指病情平稳。《素问·藏气法时论...
...奚仲问于岐伯曰:天师《阴阳别论》中有阴结,阳结之言。结在脏乎?抑结在腑乎?岐伯曰:合脏腑言之也。奚仲曰:脏阴腑阳,阴结在脏,阳结在腑乎?岐伯曰:阴结阳结者,言阴阳之气结也。合脏腑言之,非阳结而阴不结,阴结而阳不结也。阴阳之道,彼此相根,...
...《内经》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藏而不泻,故满而不实。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传而不藏,故实而不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隐括《灵枢/本藏》及《素问/五脏别论》两篇文)《难经》曰∶脏者,...
...素问.阴阳别论》:「淖(nao闹)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代表人体内的“真气”或“正气”,指人体的正常生活能力与防御疾病的能力,也是和作为致病病原的“邪气”相对立的一个名称(如《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经隧指经脉流行的道路...
...医经著作。又名《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九卷。清·高亿注。刊于1867年。本书为《素问》全注本。每篇首记大意,次分段引录原文,其后分注、浅讲二项。注,为个别字词解释;讲,用较通俗文字对该段原文加以说明。其中刺法论第七十二、本病论...
...辨少阳病、辨太阴病、辨少阴病、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主要论述了伤寒六经病的脉证治法,是《伤寒论》的主体组成部分;尚有“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3篇,分别论述了伤寒、杂病的脉证预后以及伤寒的病因、病机、传变等;还有痉湿暍、霍乱、阴阳易、差...
...生理学名词。《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有子即妊娠。...
...故人不能悬其病也。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 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岐伯曰: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