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发展简史_【中医宝典】

...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60.html

还中医药理论本来面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象在人体的表现,黄帝内经讲“各以其气命其藏”,自然界有五行之气,故人有“五藏”。近贤恽铁樵先生讲中医之五藏是“四时之五藏”,也强调了五藏的时态概念。现在将基于时间的藏象学说代之以基于空间解剖实体的脏腑器官,如何在藏象研究中继承发扬天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252.html

韩非思想

...强调君主统制权视为一切事物的决策核心,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君主应当运用苛刑峻法重赏来御臣治民,以建立一个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韩非在其韩非子里面有解老喻老两篇,直述自己思想部分也源自于老子,故后世称之为道法家,意味从道家里面延伸...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932.html

黄帝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作内经,夏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年”。上述医学著作所以冠以“黄帝”之名,反映了人们对其尊崇和仰慕之心情。...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huangdi/index.html

校正内经太素杨注后序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伪托者亦误也。汉志黄帝内经十八卷,初无素问之名,后汉·张仲景伤寒论引之,始称素问,晋·皇甫士安甲乙经序,称针经九卷,素问九卷,皆为内经汉志十八卷之数合,是素问之名,实起于汉晋之间,故其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06/214.htm

灵枢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黄帝内经撰成之初,在战国时代可能为黄帝脉书扁鹊脉书等20余种单行本,西汉后期,刘向、刘歆父子校书,始由李柱国等校定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到东汉初班固撰汉书时,这些医籍的传本仍被完整保存,...

http://qihuangzhishu.com/191/876.htm

灵枢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黄帝内经撰成之初,在战国时代可能为黄帝脉书扁鹊脉书等20余种单行本,西汉后期,刘向、刘歆父子校书,始由李柱国等校定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到东汉初班固撰汉书时,这些医籍的传本仍被完整保存,...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02.htm

经络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的一个人体功能系统。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经络学说的确立,但黄帝内经中多用经脉、络脉、血脉、经隧等概念表述相关内容。经络一词则是在其后的汉书·艺文志中首次出现:“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其后,历代医家结合自身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73.html

黄帝阴符经在线阅读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旧题黄帝撰。学者都认为是后人伪托,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有人说是北魏的寇谦之,也有人说是唐朝的李荃;成书年代也莫衷一是,暂时都无法取得比较统一的意见。 阴符经的名称,根据唐朝李荃的理解,“阴者暗也,符者合...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44.html

黄帝内经是中国“三大奇书”之一_【黄帝内经】

...、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 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指盲目的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肝属...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67.html

共找到576,03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