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凤迎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学名词。指一种针刺手法。飞经走气四法之一。出《金计赋》,又名凤凰展翅。其法先进针至深(地)部,再提针至浅(天)部,得气后,再进针至中(人)部,随即大幅度的快速捻转,一捻一放,针柄飞旋,如凤展翅状。病在上者,吸气时右转提针;病在下者,...

http://qihuangzhishu.com/167/592.htm

《经脉图考》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学著作。四卷。清·陈惠畴撰。刊于1878年。卷一总论人体内景、周身骨度及经脉循行要穴等;卷二-三为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经穴的部位名称和主病、图像及歌诀;卷四论奇经八脉的循行主病及诸部经络循行发明,对于全身各部的经络分布考证较详。书中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846.htm

新设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经外穴名。出《新针灸学》。在项部,当斜方肌外缘,后发际下1.5寸处。主治后头痛,项强,落枕,肩胛疼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②推拿穴位名。出《实用小儿推拿》。在第3-4足趾趾间缝间,趾蹼缘的上方。,此...

http://qihuangzhishu.com/195/722.htm

《经脉图考》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学著作。四卷。清·陈惠畴撰。刊于1878年。卷一总论人体内景、周身骨度及经脉循行要穴等;卷二-三为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经穴的部位名称和主病、图像及歌诀;卷四论奇经八脉的循行主病及诸部经络循行发明,对于全身各部的经络分布考证较详。书中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78.htm

天一阁所藏元代古籍《针灸四书》_【中医宝典】

...早年随父学医,略有所成,遂游医于江淮一带,得遇精通医学的朱良估,并予传授《针灸学的发展。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655.html

按摩前需要辨症_中医疗法中医推拿_【中医宝典】

...手少阳三焦经是由手部向头部方向循行,如掐外关穴向手指方向用力是为泻法。 针灸的起源 针灸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古代关于针灸起源的说法,往往与“伏羲氏”、“黄帝”相联系。说明针灸学的起源确实很早。 针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已经比较普遍。这...

http://zhongyibaodian.com/liaofa/b32710.html

后溪_《手穴手纹诊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定位:轻握拳,在手掌尺侧缘,第五指掌关节后,掌横纹尽头。主治病症:头、项、肩背、肘臂疼痛。落枕,癔病,肩关节周围炎,麦粒肿,小儿高热惊厥,疟疾,癫痫,腰痛。备考:本穴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会元针灸学》云:“后溪者,后是手小指本节后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36/24.htm

患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经外穴名。见《医学入门》。在背部。取穴时,先以绳量取足大趾端经足跟至腘横纹长度,然后此绳一端从鼻尖沿头正中线向后量至背脊,尽端作点标记;再从此点旁开以鼻柱底至口角端距离处。一说在第五胸椎突起两旁各开1.5寸处(《针灸学》江苏中医进修学校)...

http://qihuangzhishu.com/169/657.htm

足太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经脉名。出《灵枢·经水》。即足太阴脾经。见该条。②经外穴名。见《千金翼方》:“妇人逆产足出,针足太阴入三分,足入乃出针,穴在内踝后白肉际陷骨宛宛中。”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为奇穴,定位在足内踝后一寸;《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则指在足内踝下缘后...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70.htm

伏义氏 简历_【中医宝典】

...”,我国医界千余年来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伏羲是先民对创始八卦理论借以丰富人体认识,并对保健作出贡献的氏族群体的概括。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55.html

共找到1,09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