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译文

...并行,左侧的筋与右侧相连结,所以,伤了左侧的筋,右脚就不能动,这叫做维筋相交。治疗时采用火针法,不用迎随手法,以病愈确定针刺次数,以痛处作为腧穴,这种病叫做孟春痹。 足阳明胃经之筋,起于足次趾外侧。结聚于足背,斜行外侧上方而至辅骨,向上结聚于...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881.html

纳支补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子午流注针法之一。指十二经配合十二地支时间的针法。又称纳子法。《素问·针解篇》:“补泻之时者,与气开合相合也。”十二经脉的血气盛衰,各有一定的时刻,古人以十二地支相配,一经一时,依次而行,称为纳支。即肺经寅时,大肠经卯时,胃经辰时,脾经己...

http://qihuangzhishu.com/192/301.htm

纳支补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子午流注针法之一。指十二经配合十二地支时间的针法。又称纳子法。《素问·针解篇》:“补泻之时者,与气开合相合也。”十二经脉的血气盛衰,各有一定的时刻,古人以十二地支相配,一经一时,依次而行,称为纳支。即肺经寅时,大肠经卯时,胃经辰时,脾经己...

http://qihuangzhishu.com/192/743.htm

《针灸大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歌赋;卷四为针法;卷五为子午流注及灵龟飞腾针法;卷六-七为经络及腧穴;卷八诸症针灸法;卷九选录各家针灸方法、灸法及杨氏医案;卷十录陈氏(佚名)《小儿按摩经》一书。由于本书较全面地总结了明以前历代医家有关针灸的学术经验和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32.htm

《针灸大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歌赋;卷四为针法;卷五为子午流注及灵龟飞腾针法;卷六-七为经络及腧穴;卷八诸症针灸法;卷九选录各家针灸方法、灸法及杨氏医案;卷十录陈氏(佚名)《小儿按摩经》一书。由于本书较全面地总结了明以前历代医家有关针灸的学术经验和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09.htm

流注针经序_《普济方·针灸》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大夫。如雨岩吴宪。与以借补宪司官医助教之职。达齐游宪。亲为书其药室曰活济堂。至元丙子以来。余挟父术游江淮。得遇至人。授以针法。且以子午流注。针经。窦汉卿针经指南三书见遗。拜而受之。珍藏玩味。大有进益。且喜其姓字医术与先君同也。因是作而言曰南北...

http://qihuangzhishu.com/601/6.htm

流注针经序_《普济方·针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大夫。如雨岩吴宪。与以借补宪司官医助教之职。达齐游宪。亲为书其药室曰活济堂。至元丙子以来。余挟父术游江淮。得遇至人。授以针法。且以子午流注。针经。窦汉卿针经指南三书见遗。拜而受之。珍藏玩味。大有进益。且喜其姓字医术与先君同也。因是作而言曰南北...

http://zhongyibaodian.com/pujifangzhenjiu/601-4-4.html

头皮针_【中医宝典】

...【概述】 头皮针法又称头针法,是通过刺激头部发际区域的特定部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头皮针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真正在临床上推广则在70年代以后。通过大量病人的治疗,证明头皮针法不仅方法简便安全,而且对脑部引起的多种疾病有独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19.html

头皮针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概述】 头皮针法又称头针法,是通过刺激头部发际区域的特定部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头皮针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真正在临床上推广则在70年代以后。通过大量病人的治疗,证明头皮针法不仅方法简便安全,而且对脑部引起的多种疾病有独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492.html

共找到1,6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