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丸乃上古之圣方,藏之金匮,故名金匮方。夫人秉先天之阴阳水火,而生木火土金之五行。此方滋补先天之精气,而交通于五脏,故名肾气丸。用熟地黄八两,以滋天乙之精,八者,男子所得之阴数也。用附子一枚重一两者,以资地二之火,两为阴数之终,一乃生...
...forum=19&topic=58&start=12&show=0本次校正采用书籍:1.《敦煌古医籍考释》2.《敦煌石窟秘藏医方》3.《敦煌中医药精萃发微》在《敦煌古医籍考释》中有(一方作某某,当从)、(一方无某某,有某某,当从);而《敦煌石窟...
...forum=19&topic=58&start=12&show=0本次校正采用书籍:1.《敦煌古医籍考释》2.《敦煌石窟秘藏医方》3.《敦煌中医药精萃发微》在《敦煌古医籍考释》中有(一方作某某,当从)、(一方无某某,有某某,当从);而《敦煌石窟...
...证名。指汗出如油之状,黏腻不易流动。见《伤寒发微论》。多见于病危虚脱之证。参见绝汗、油汗、黏汗条。...
...金匮著作。八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共内容与宋本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其中卷一为证治总例;卷二-四为痓、湿、暍、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
...金匮著作。八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共内容与宋本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其中卷一为证治总例;卷二-四为痓、湿、暍、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
...麻黄。胃气不和。加芍药。气上冲。加桂枝。下有陈气。加细辛。(陈气。久积之寒气也。)防己茯苓汤(金匮) 治皮水四肢肿。皮肤聂聂动。防己黄 汤去白术、姜、枣。本方中防己、黄 各三钱。甘草一钱。加肉桂三钱。茯苓六钱。水煎。温分三服。千金防己汤 治...
...”(《九灵山房集》)。从《内经》原著所引文献稽考,其中有《太始天元册》等二十余部,汇集了诸多学术观点。从有关内容剖析,可以发现《内经》确实存在着各家学说。例如,关于脏腑:《素问·金匮真言论》有五脏六腑说,《灵枢·经脉》有六脏六腑说(将心包络...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手少阴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十二月之时,故名之曰季冬痹也。”详手少阴经筋病候条。...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足阳明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三月(指农历)之时,故名之曰季春痹也。”详足阳明经筋病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