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三十六种图》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宋·许叔微撰。卷数不详。据许氏《伤寒发微论》中记载:“余尝撰《仲景三十六种图》,故知治伤寒当以仲景为本。”《伤寒百证歌》也有类似记载。已佚。...

http://qihuangzhishu.com/196/736.htm

_《伤寒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表,沉为在里,数为在府,迟为在藏。假令迟,此为在藏也。趺阳脉浮而涩,少阴如经也,其病在脾,当下利。何以知之?若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一作沉),才见此为调,故称如经也。若反滑而数...

http://qihuangzhishu.com/98/5.htm

《脉经》的著作形式限制了在方书中的作用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著作,虽然徵引了《内经》、仲景等书,但言脉部分是以言病的(1—6卷),《脉经》以为中心列出病证,这对理解是必需的,但只列病证而不是或者说是不包括用辩证为观点和方法去“平脉辩证”,质言之,只是死板僵化地列出病证,而非在医理的基础上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3.html

总看三部_《医学入门》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肝,太溪专应乎肾,岂能通乎十二经哉?故取寸口也。本生于阴阳,但阳生于尺而动于寸,阴生于寸而动于尺,关则阴阳相半,界二者之中。阳脉常浮而数,病在头目胸膈;阴脉常沉而迟,病在脐腹腰脚;中随时浮沉,病在腹胁胃脘。阴阳恒宜相济,不宜偏胜。若阳...

http://qihuangzhishu.com/346/42.htm

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病论》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的辨证分类精细而切要,对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的论述均非常精辟,充分体现了其“辨病证并治”的精神。 《伤寒病论》对的论述也很精辟,在全部398条原文中,有145条论及,涉及到的型有18种,相兼51种,其中大多借脉象来说明病因病机...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_《景岳全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情之有,此最活最妙之心法也。苦单以一凿言一病,则一病亦能兼诸脉,其中真假疑似,未免胶柱,实有难于确据者。然不可废,最所当察,故择其得理者,并附于左,亦可以见其概。钱仲阳曰∶小儿之,气不和则弦急,伤食则沉缓,虚惊则促急,风则浮,冷则沉细...

http://qihuangzhishu.com/124/349.htm

冲脉_《丹医秘授古》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发于黄庭,出气街,夹任脉而上冲,故谓冲。一、所候:冲脉二、部位:鹊桥关(位于舌根下,下颌陷凹中,有应指处),并须与太冲合参。三、诊法:主候脉四、所主:正常人脉如蛛网状,来回团转,病者反是。由是以察血分之盈亏。决生死:鹊桥沉微,太冲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5-18.html

双胎_《女科切要》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双胎问如何,两手俱洪断不诬;欲识是男并是女,纵横详见叔和歌。...

http://qihuangzhishu.com/835/23.htm

宋元以降医书、医案、方书中的位置与应用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贡献,但对贡献的意义,却认识不足,于此亦可见两个系列影响之深。在各家论病论证时偶尔亦点出但非常之少,只是只言片语而已。其思想认识亦与李氏类似,认为只有书才讲,或应单另讲,这种形式上的限制影响辨证论治的发展是很大的。 在医案中脉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5.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指腹部取穴的方法。《素问·气府论》:“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侠鸠尾外各半寸,至脐寸一,侠脐下傍各五分,至横骨寸一,腹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68/964.htm

共找到149,26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