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阴阳_【中医宝典】

...古代预测术的基础大都阴阳五行,要弄清阴阳的性质,就必须从易经源头找起,这样才能准确真实地把它本源性的变化机理揭示出来,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运用,要想研易、太极图自然最佳的途径,周易大传有:“易有太极生两仪”之辞,二者之联系,由此可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1.html

入冬养生肾为先_冬季养生_【中医宝典】

...肾阴的功能表现。人生于天地之间,禀受阴阳之气,体内阴阳变化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紧密相随。冬在五脏应肾,而体之阴阳根之于肾,因此冬季摄生重点调摄肾之阴阳。“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因而冬季养肾须慎房事,保精血。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349.html

火神立名之本(代序)_《医理真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物有终始,事有本末,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谓妄行。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一切动力皆来源于火,能源不过藏火之物。火者,活也,气也。通天下一气耳。人类的文明是从用火开始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lizhenchuan/1213-5-0.html

阴阳之道——天人合一感应中产生的阴阳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中华智慧几千年,阴阳之道从未中断过。地球世界上的其他任一民族,都没形成中华智慧中十分系统的阴阳理论,这为什么呢?阴阳之道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呢? 宇宙只有一个,人既然要生存在此大道中,就必须要与大道和谐统一,在茫茫宇宙中,可分级不可思意数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48.html

脉分阴阳死生论_《伤寒寻源》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两见字即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之义.临病之工.可不知戒惧乎.至于扶阳抑阴.乃是元明以来相沿之陋说.易言一阴一阳之谓道.阳统乎阴.然而阳亢有悔.阴承乎阳.然而阴疑必战.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所谓病者.悉由乎阴阳之偏也.仲景治病诸法.第...

http://qihuangzhishu.com/725/18.htm

《伤寒论》教你用粥治病_【中医宝典】

...用粥治病在中医学中由来已久,“医圣”食物疗法中的粥疗开拓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在近代常用的粥疗方中,除用于助药力、和中养胃、扶补正气外,还多用于辅助治疗和预防疾病,这对仲景以粥治病的发展。(南林)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379.html

阴阳应象大论篇_《冯氏锦囊秘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皆异类因变化而成物也。)生杀之本始。(寒暑之用也。万物假阳气温而生,因阴气寒而死,故生杀本始,阴阳之所运之为也。)神明之府也,(言所以生杀变化之多端者,以神明居其中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与万类生杀变化,在于人身,同相参合,故治病之道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fengshijinnangmilu/342-9-5.html

阴阳_《内经博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要岂细故哉.阴不养则不可以扶阳.若其本不和则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矣.此养阴之义也.失于阴阳.则四时之气更伤五脏.以春伤于风.则邪气留连.乃为洞泄.洞泄者.外伤于风.则内之风木亦动.合内风与外风交煽.以留连至久.必侵脾土而为洞泄也.夏伤...

http://qihuangzhishu.com/726/60.htm

漫议调经法之“法外法”_【中医宝典】

...而后致病者,如先因病而后经不调,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后致病,当先调经,经调则病自除。”此论标本兼治法。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先治其本,后治其标。临床治疗月经不调,须询及病家先患何疾,须辨清何为本何为标,求其本以治之。曾治一病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66.html

三才与阴阳大道守恒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差别。在中医阴阳论治中,病邪与人体,药物与人体的作用,与人的意识无关,所以用的有神论,物质对物质的作用。 中国的古人同样也很聪明,发明了三才,天地为阴阳,人在其中也,没有人的参与,怎么会有定义上的阴阳。这便是三才定律。在古人的观测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33.html

共找到365,8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