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霞曰∶幼科指纹,总无正论,且游移不定,莫可稽驳。有谓不必用者,有用而至于怪诞不经,诬民惑世者,是皆未明纹中之理,所以有用不用之殊议。请以一得之愚,聊发其要。盖此指纹,与寸关尺同一脉也,按《内经》十二经络,始于手太阴,其支者从腕后出次指...
...治病首重识证,此为历代医家一致共识,如《临证指南》曰:“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然三者之中,识证尤为紧要”。而识征之关键在于辨证,何谓辨证?所谓证,即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反映疾病某阶段本质之一种概念。辨证是在全面搜集四...
...论目之病,各有其症,识症之法,不可不详。故曰∶症候不明,愚人迷路;经络不明盲子夜行,可不慎乎?凡观人目,而无光华神色者,定是昏蒙,男子必酒色劳役气怒,女子郁结风多,气血虚损,则目疾昏花,因之而起。故宜先察部分形色,次辨虚实阴阳,更别浮沉,...
...小儿切诊之一。小儿寸口脉位短,一般3岁以上多用“一指定三关法”切脉,3岁以下诊指纹。《脉经》:“小儿脉快疾,一息七八至曰平,不及曰损,太过曰至。”年龄越小,脉搏越快。三岁小儿,以医生呼吸定息,其脉来五六次为常脉,超过六次为数脉,不足五次为...
...朝鲜医学与许多传统医学一样,十分注重整体观念,但在具体辨病上,又有其独特之处。最为特异的就是它的“辨象论治”法,即按照某些特征,把人分为四象:太阳人、少阳人、太阴人、少阴人,通过四方面的询问,获得全面的信息。 朝医四象人 太阳人:脑颅起势...
...的重要意义,并已用之于临床诊断学。如《灵枢·五变》曰:“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素问·刺要论》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灵枢·卫气失常》曰:“粗理者身寒,细理者身热。”和皮纹关系至为密切的是肺、肾、三焦和膀胱,如《灵枢·本藏》曰:“肾...
...产后一个月内的调理俗称“坐月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如果产妇在产褥期不注意生活作息或没及时调补,有可能日后出现一些病痛。所以,“坐月子”是影响产妇终生体质的关键时段。 产后慎防三病 根据中医理论,产后“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产妇...
...仔细品味病情,确属难证,难在识证,难在遣药,但正如和贵章常引用金元医家张子和《儒门事亲》的一句名言:“不读本草,焉知药性;专泥药性,决不识病;假饶识病,未必得法,识病得法,工中之甲。” ...
...病,不能泥古不化,所谓“检谱对奕奕必败,拘方治病病必殆”。谆谆教诲后辈,必须熟读经书,揣摩医理,临证细审详察,掌握九诀,明理识病,辨证求因,见微知著,方不致误人儿矣;反之,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
...发病与症状发作的特点来看,又与心神失和密切相关。由此,提出“识证从风治求心肝”的观点,用以指导临床。 症状特点属风 病位在心肝 肝木旺于春,春以风气为主,风主动。患者抽动的症状较多,如眨眼、斜视、搐鼻、噘嘴、摇头、吭嗓、缩颈、耸肩、伸臂、甩...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