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用到一个词:“病入膏肓”。但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 膏肓穴是中医里一对重要的穴位。 “膏肓穴”在第四、第五胸椎间两旁三寸(约四横指)处,属足太阳膀胱经。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在《千金方》中说:“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
...20分钟。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气海俞穴 Qì hǎi shù(BL24)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每侧四穴,左右共八穴,主治足部疼痛、麻木、红肿等症。八会穴(会穴)是古人概括了八个和全身某些生理机能有关的重要穴位,根据其不同的作用而命名的,其中包括:“气会”--擅中穴“血会”--隔俞穴“骨会”--大抒穴“筋会”--阳陵泉穴“髓会”--绝...
...足阳明胃经左右三十穴(图)厉兑二穴.金也.在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叶.针一分.灸一壮.内庭二穴.水也.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灸三壮.针三分.陷谷二穴.木也.在足大指次指外间本节后陷中.去内庭二寸.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冲阳二穴.在足跗...
...得气即泻,不须补。灸亦良,日可灸五壮至二七壮止,十日后根据前报灸之即愈。忌食动风、生冷、猪、鱼物等。6。耳门∶二穴在耳前起肉,当耳缺者。治耳有脓汁出,生疮,HT (都礼切,)耳 ,耳鸣,耳如蝉声,重听无所闻,齿龋。针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壮...
...三焦俞,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三焦背俞穴。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动、静脉后支。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痢,水肿,鼓胀,黄疸,遗尿,...
...论曰足太阳疟之状,内经谓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 然。热止汗出难已,刺 中出血,盖膀胱经下抵腰中,上巅络脑,故腰痛头重,寒从背起也。经虚受邪,故先寒后热也。热止汗出难已,以真气不胜邪故也。治足太阳疟寒热。柴胡汤方柴胡(去苗) ...
...,(庭,内庭也。)冲阳庭后五寸换,陷谷庭后二寸间,内庭次指外间现。(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厉兑大指次指端,去爪如韭胃井判。(左右各四十五穴,共九十穴。)...
...委中乃足太阳膀胱经所入之合穴.穴在 中央.委而取之.故名委中.凡太阳经脉所过.腰髀膝关重痛.大风眉落.风邪深入于阳跷奇经.乃足太阳之别脉.均可刺委中出血.以上所言.皆邪实宜泻之之证.正虚者.则不可妄刺.素问云.刺委中大脉令人仆.脱色.不可...
...大趾大敦,至胸中期门。各长六尺五寸,六阴经共长三丈九尺。)跷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跷脉者,足少阴太阳之别,从足至目内 ,各长七尺五寸,左右共长一丈五尺。玄台马氏曰∶按跷脉有阴跷阳跷,阳跷自足申脉行于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