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温辨三十_《六因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能退。故用白虎汤之石膏、知母、连翘、元参清肺胃,杏仁、葛根透经邪,甘草、粳米养胃津。特葛根为阳明经病主药,石膏为阳明气熟主药,犀角为阳明血热主药,邪既在气;仍兼经药者,以冀由气转经,由经达表,仍从汗泄耳。春温辨第春温烦热口渴,舌黄尖绛,昏...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yintiaobian/788-4-2.html

伏暑辨二十八_《六因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伏暑辨第伏暑发热,喘不得卧,痰嘶胸板,此暑滞肺络。宜用葶苈大枣汤合六一散、枇杷叶等味,彻清肺饮也。上胁痛痰多而咳,此条胸板痰嘶而喘,病甚深于咳矣。虽喘有虚实之分,治有肺肾之异。今由伏暑内发,身热胸板痰嘶,其候舌必黄腻,脉必滑数,溺必黄...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yintiaobian/788-5-2.html

伤寒论》头痛证治辨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伤寒论》中涉及头痛见证的条文,共有17。其中“太阳病篇”12、“阳明病篇”、“少阳病篇”、“厥阴病篇”各1,“霍乱病篇”2。在这些条文中,对于头痛的论述,有的在讨论主证时提出,有的在论述兼证、变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458.html

序_《白喉辨》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六气感人.以燥证为难明.燥气发病.以白喉为最险.险而难则病不择医.医不识病.遘辄遭夭.死亡接踵.而生人之祸亟矣.其病则在于医不读书.与而未会其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生气通天论均脱秋伤于燥一节.而秋燥之病变始隐.国朝嘉言喻氏.自南沈氏.始各...

http://qihuangzhishu.com/227/2.htm

非读书不足以成大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读过的书目,在其一生中只是读书、临证,戒除一切嗜好,所书目几乎包括了从《内经》、《难经》以下至清代各家的重要著作。 蒲辅周最推崇的著作为《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伤寒温疫辨》。 蒲辅周认为,学习中医应以《内经》、《难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689.html

庞先生伤寒论序_《伤寒总病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其所总辑《伤寒论》,皆其日用书也。欲掇其大要,论其精妙,使士大夫稍知之。然未尝游其庭者,虽得吾说而不解;若有意于斯者,其书自足以搅其精微,故不着。着其行事,以为后序云。前序海上人诺为之,故虚其右以待。元符三年三月,豫章黄庭坚序...

http://qihuangzhishu.com/746/76.htm

章 鄂政_《金陵秋》

...,政事部自局长以上,均由都督亲任。各部各营下级军官,由该管长官呈请都督劄任。第四曰,关于军政重要事件,由都督召集临时军事参议会议或顾问会议,议决施行。 第曰,都督府设秘书官若干员,由都督自行辟用。军务部总务科员,仍兼充秘书官。 第六...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0697.html

中医词典拼音S:第十七篇_《中医词典》r~s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并病、合病、脏结、结胸、痞症、痉湿暍等另编于后。本书除兼有《伤寒论辨》与《尚论篇》的特点(详见该条)外,书中阐析仲景原文颇为精要。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伤寒论浅注补正》伤寒著作。《中医汇通医书种》之一。七卷。清·唐宗海撰。唐氏比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6/193-2-17.html

跋一_《本草便》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晰分.编成联语.虽资鲁者之.亦能一目了然.绝无冗繁遗漏杂乱混淆之虑.不诚精之又精.明之又明而为本草之善本乎.(寅)奉之余.喜其不徒有便之名.而确有便之实.且不徒便于一人.而便于当世之凡学医者.更不徒便于一时.而便于后来之凡学医者....

http://qihuangzhishu.com/734/506.htm

前言_《中医眼科备》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医眼科是中医临床学科的一门分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内容.。学习中医眼科与学习中医其他临床学科一样,面临着古籍的阅读理解、临床的辨证施治、方剂的记忆、药物的配伍等问题。本着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历经十载,编著成《中医眼科备》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yankebeidu/1098-5-0.html

共找到184,9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