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料上看《左传》记述缓和治病都还没提到诊脉,《史记·扁鹊传》:“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就是说脉诊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是扁鹊的时代,亦就是“医经”-派。 今天所讲所用的脉诊,究竟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它又是怎样起源的,这不但是个历史问题,...
...五行类有《相宅经》一卷,疑即此书,在术数之中犹最为近古者矣。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黄帝[又名:轩辕,公孙轩辕,黄,轩辕氏,帝鸿,帝鸿氏,归藏氏,归藏,有熊氏,有熊]帝姓公孙,名轩辕。一云...
...在我面前放着一本刚出的新书——《诊余感悟》,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三十余位专家撰写自己在临床诊治疾病的感悟。这些感悟或是作者厚积薄发的灵感闪现,或是他们在临诊中苦苦思索、提炼的观点。一些疑难疾病,经他们认真思考,细心体察,举一反三,...
...东垣云,丁未年冬郭大方来说,其妻经水暴崩不止,先曾损身失血,自后一次经数日而来,今次不止。其人心窄性急多惊,以予料之,必因心气不足,饮食失节得之。大方曰∶容到彼诊,得掌中寒,脉沉细而缓,间有沉数,九窍微不利,四肢无力,上喘气短促,口鼻气皆...
...诊得心脉而急,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者,以二经皆聚于少腹,去其络血,即所以散其邪也。)中热而喘,取足少阴、 中血络。(《灵枢·杂病篇》。中热而喘,热在中上二焦也。取足少阴者,壮水以制火也。 中血络,即足太阳委中穴...
...,苟且自是也。妄作离术者,不明正道,假借异端也。谬言为道、更名自功者,侈口妄谭,巧立名色以欺人也。及有不宜砭石而妄用者,是不明针灸之理,安得免于灾咎?此二失也。)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浓,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
...,(噫,嗳气也。遍考《本经》,绝无嗳气一证,而惟言噫者,盖即此也。按《九针论》曰∶心为噫。《刺禁论》曰∶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痹论》曰∶心痹者,嗌干善噫。是皆言噫出于心也。然《诊要经终论》曰∶太阴终者,善噫善呕。《脉解篇》曰∶太阴所谓...
...少阴而主骨,故其病为骨痛阴痹。又《至真要大论》阴痹义更详,见运气类二十五。)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涌泉为足少阴之井,昆仑为足太阳之经。按《经脉篇》以腰脊肩背颈项痛为足太阳病,故当取昆仑。余为少阴病,故当取涌泉。二经表里,凡有血络...
...五行类 △《广古今五行志》三十卷 右窦惟鋈撰。《唐志》有其目,未详何人纂。五行变异,叙其徵应,盖为《洪范》之学者。自古术数之学多矣,言五行则本《洪范》,言卜筮则本《周易》,近时两者之学殆绝,而最盛于世者,葬书、相术、五星、禄命、六壬、遁甲...
...诊病之诀,在知表、里、虚、实、逆、从六字。第欲临诊时知之明,必于读书时知之豫。夫仲景之辨表、里二字亟矣,而喜言统治者或不信,谓《灵》、《素》论症,概以六经脏腑为别,何尝有所谓表、里者?不知两经为针法设,不为药法设。针法在取穴,但审其何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