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谷痢_《诸病源候论》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水谷痢者,由体虚腠理开,血气虚,春伤于风,邪气留连在肌肉之内,后遇脾胃大肠虚弱,而邪气乘之,故为水谷痢也。脾与胃为表里,胃者,脾之腑也,为水谷之海;脾者,胃之脏也,其身之肌肉。而脾气主消水谷,水谷消,其精化为荣卫,中养脏腑,充实肌肤。...

http://qihuangzhishu.com/623/555.htm

中医闻_中医四_【中医宝典】

...辨口味知疾病 口腔异味辨疾病 什么是闻 闻呼吸辨病 闻咳嗽声辨病 闻包括哪些内容 闻辨病 闻的重要意义 嗅病气所包含的内容 月经病诊断中医如何闻 中医的四闻 中医闻包括哪些? 中医闻之闻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wenzhen-714-1.html

单按、总按_四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切脉时用不同的手指测脉象的方法。用一个手指按某一部的脉象称为单按,如寸部脉,用食指按之,其他两指微微提起。食、中和无名三指同时按寸、关、尺三部脉,称为总按。常配合而用。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dananzongan-1259.html

异脉_《宗三昧》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见之必死.七者.独小独大独疾独迟.诸部皆然.非一部两部见病脉也.独热者.尺炬然热.独寒者.尺肤寒是也.独陷下者.诸部皆陷伏不应也.真脏悉为死.七犹为病脉.其所重全在胃气.胃主肌肉.故言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七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zongsanmei/845-14-0.html

疏五过·素问·黄帝内经

...,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必副矣。 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循求其理,求之不得,过在表里。守数据治,无失俞理,能行此术,终身不殆。不知俞理,五藏菀熟,痈发六府,诊病不审,是谓失常。谨守此治,与经相明,《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

http://wenxue360.com/guji/1040.html

疏五过·素问·黄帝内经

...,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必副矣。 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循求其理,求之不得,过在表里。守数据治,无失俞理,能行此术,终身不殆。不知俞理,五藏菀熟,痈发六府,诊病不审,是谓失常。谨守此治,与经相明,《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

http://www.wenxue360.com/guji/1040.html

用生理学方法探讨证研究思路_【中医宝典】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显着特点之一,其核心是“证”。证候既包括四检查所得,又包括内外致病因素,是中医对疾病过程中人体功能状态的概括和总结。生理学方法进行中医证候学的现代基础研究是中医学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其研究进展将深刻地影响中医现代化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775.html

诊断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气虚、阳亢等等。但仅凭眩晕一症来确定疾病的本质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医生四合参,详细诊察,如发现病人有面色谈白、舌质淡、脉沉细等体征,在思维中认为血虚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再经问诊,如有失眠、心悸、月经量少等症,便可诊断为血虚证。一般在证...

http://qihuangzhishu.com/92/83.htm

《察病指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温病类 热病类 水病类 消渴类 泄泻类 下痢类 肠类 咳嗽类 上气类 中风类 癫狂类 霍乱类 头目类 心腹类 汗类 血类 金疮类 坠压类 中毒类 杂病类 太冲冲阳脉 病之本 察杂病生死证 五脏虚实外 脏腑病外 妇人病脉生死诀 辨胎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bingzhinan5578/index.html

泻痢证_《太平惠民和剂局方》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泻疾证 暴泻水泻,此二证秋、夏间多有之,皆因饮食所伤,及食生冷之物,暴泻不住,须用仔细询问。若噫气吞酸,干呕气臭者,此是伤食也,可先与感应丸一、二服,次与理中丸、人参豆蔻散、守中金丸、来复丹、温胃丸(以上药性皆温),甚者与附子理中丸、...

http://qihuangzhishu.com/635/900.htm

共找到104,16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