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圣济总录》除热粉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除热粉【处方】寒水石(碎)、芒消、滑石(碎)、石膏(碎)、赤石脂(碎)、木香、大黄(锉)、甘草(锉)、黄芩(去黑心)、防风(去叉)、芎藭、麻黄根各等分。【制法】上为末,以...
...,可形成表皮真皮间的水泡和其他组织的水肿。 四.全身反应 面积较小,较浅表的热烧伤,除疼痛刺激外,对全身影响不明显。面积较大、较深的热烧伤,则可引起下述的全身性变化。 1.血容量减少 伤后24~48小时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成分丢失到...
...目录 《太平圣惠方》泄热芦根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太平圣惠方》:泄热芦根散【处方】芦根30克(锉)赤茯苓7.5克 栝楼根30克 麦门冬30克(去心)知母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制法】上药捣筛为散。【功能主治】治胃实热,...
...肝脏发生热病,先出现小便黄,腹痛,多卧,身发热。当气邪入脏,与正气相争时,则狂言惊骇,胁部满痛,手足躁扰不得安卧;逢到庚辛日,则因木受金克而病重,若逢甲已日木旺时,便大汗出而热退若将在庚辛日死亡。治疗时,应刺足厥阴肝和足少阳胆经。若肝气上...
...肝脏发生热病,先出现小便黄,腹痛,多卧,身发热。当气邪入脏,与正气相争时,则狂言惊骇,胁部满痛,手足躁扰不得安卧;逢到庚辛日,则因木受金克而病重,若逢甲已日木旺时,便大汗出而热退若将在庚辛日死亡。治疗时,应刺足厥阴肝和足少阳胆经。若肝气上...
...病名。由肠胃酝热所致的痢疾。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时病论》卷三:“热痢者,起于夏秋之交,热郁湿蒸,人感其气,内干脾胃,……热挟湿食,酝酿中州,而成滞下矣。”证见里急后重,身热腹痛,烦渴引饮,喜冷畏热,小便热赤,痢下赤色,或如鱼脑,稠...
...目录 《外台》除热三黄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外台》:除热三黄丸【处方】大黄2分,黄芩2分,黄连2分,当归2分,茯苓2分,桂心2分,干姜2分,芍药2分,栀子14枚(擘),柴胡3分。【制法】上捣筛,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骨...
...通络活血;白术、甘草、枳壳调脾胃,以助升发之气;黄芩可清上焦热,而桔梗可引药上行,并开肺气。如风邪不盛,可去羌活、独活。(二)热重于风[主证]白睛浮肿,赤痛较重,胞睑红肿,眵多胶结,重者可见灰白色伪膜附着,热泪如汤,怕热畏光。全身并见口渴溺黄...
...尚无特效药。而用中药防治本病效果较好。本病病机属外感暑热,气阴两虚,治疗上宜用甘淡微寒之品,清暑益气养阴。脾失健运的,当健脾益气;挟湿者兼以化湿和中。忌苦寒直折,以防化燥伤阴;慎用温补,以防助热。临床常见证型有暑伤肺胃、暑湿中阻等,现就其治疗...
...之气,故欲喝而伸之。其或邪不外张,而内藏于心则静。心主言,暑邪在心,虽静亦欲自言不休也。略参拙意。《刺志论》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林观子曰∶虽云身寒,实指身发热言也。要以意得之。雄按∶虽发热而仍恶寒,不似伤暑之恶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