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阳明病脉并治法译文

...是邪热偏重于阳明,用白虎汤主治。如果用发汗法治疗,就会使谵语更甚;如果妄行攻下,就会造成额上出汗,四肢冰冷的变。 太阳阳明两经并病,太阳表证已解,仅只见发潮热,手足微微出汗,大便解出困难而谵语的,是属阳明实,攻下实就可痊愈,适宜用大...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2328.html

伤寒秘要脉指法(与琐言大略同)_《伤寒六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便以小柴胡之。盖阳明少阳二经,不从标本从乎中也。过此邪入为热实,脉不浮而沉,沉则按之筋骨之间方是。若是脉来沉实有力,外则不恶风寒而反恶热,谵语大渴,或潮热自汗,或扬手掷足,揭去衣被,五六日不大便,明其热入而肠胃燥实也,轻则大柴胡汤,...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liushu/700-8-2.html

头疼治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16。产后头疼面黄白,无表无血虚疼,恶露不行兼腹痛,必因瘀血上攻冲,逐瘀芎归汤最效,虚用八珍加蔓荆。【注】产后头痛,若面色黄白,无寒热身痛之表证,又无便秘之,则是因产后去血过多,血虚头痛也。若恶露不行,兼腹痛者,乃属瘀血上攻之痛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23-6.html

周仲瑛_中医辨证要点及影响因素--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技巧(六)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确定其候类别。观动静辨证有时还应通过对疾病过程的动态观察,治疗后的效应,采取必要的修正、补充,以加强疗效。在分析综合的过程中,应力求避免主观性、片面性与表面性,肯定否定某种结论都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影响因素为了提高辨证的水平,还应着重...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6.html

什么是乳蛾_中医知识_【中医宝典】

...热毒壅结咽喉,气血壅滞,肌膜灼伤受损。 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体征:喉核肿大或伴红肿疼痛,咽痒不适为主症,重者喉核溃烂化脓。 ②症状:轻者可无全身症状,重者出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咳嗽等症。 ③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shi/b35002.html

传经曰攻_《疡医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目不得明,也。一、腹痛,也。一、不得眠,也。一、手足心并腋下有汗,也。一、嗌干齿燥,也。一、舌苔黄黑及津液枯涸,也。一、大便闭,也。上证一见,不拘日数,迟早即知传经,下之无疑;若误汗为斑烂矣。...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yidaquan/344-45-10.html

阳明瘀血_《伤寒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四十八【257】病人无表里,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当汤。方在太阳四十五(方【49】)。【258】若脉数不解,而下利不止,必协热而便脓血也。病人无表证之恶寒,无...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xuanjie/1293-13-8.html

风寒束肺_【中医宝典】

...卫,卫气被遏则微恶寒,正气抗邪故轻度发热,毛窍郁闷故无汗,苔白,脉浮紧为风寒袭表之症。 相似候的辨别:本证主要与风寒表证寒邪客肺相鉴别。风寒表证与本证均系外感引起,均为新病,所不同的是本证肺部症状突出,寒邪束肺为主。 束肺犯肺还有一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96.html

石蟹的鉴别方法_中药鉴别_【中医宝典】

...石蟹为少用中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具有清肝明目、消肿解毒的功能。用于目赤、翳膜遮睛、喉痹、痈肿等病症。 来源 为古生代节肢动物石蟹Telhusa sp.及其近缘蟹类动物的化石。 产地与分布 沿海地区。 鉴别要点 鉴别石蟹要点有三: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9353.html

鸡内金的鉴别方法_中药鉴别_【中医宝典】

...的干燥沙囊内壁。 产地与分布 全国均产。 鉴别要点 鸡内金主要特征:呈长椭圆形卷曲状,黄色,有波状皱纹,薄而半透明,断面胶质状,有光泽,气微腥,味微苦。 而混淆品鸭内金则多为碟片状,暗绿色,波皱少而不明显,断面较厚无光泽;鹅内金则多为圆片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9157.html

共找到759,12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