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张真君茯苓丸治心肾气虚,神志不守,小便淋沥,或不禁,及遗泄白浊。赤茯苓 白茯苓(各等分)上为末,以新汲水挪洗,澄去新沫,控干,别取地黄汁,同与好酒银石器内熬成膏,搜和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盐酒嚼下。常服轻身延年。 目录 ...
...目录 《医学心悟》茯苓升麻汤 《医学心悟》茯苓升麻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学心悟》:茯苓升麻汤【处方】茯苓赤白各15克 升麻5克 当归6克 川芎3克 苎根10克【功能主治】治孕妇转脬,小便不通。【用法用量】急流水煎服,或调琥珀末...
...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病阻积月日不得治,及服药冷热失候,病变客热烦渴,口生疮者,去橘皮、细辛,加前胡、知母各十二铢。若变冷下痢者,去干地黄芩六铢。余根据方服一剂得下后,消息,看气力冷热增损方调定,更服一剂汤,便急服茯苓丸...
...□ 赵民生 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 茯苓稍强,其生品则偏凉,长于清利湿热,炒后其寒性减而长于健脾止泻;薏苡仁还能入肺经以清热排脓,治肺痈、肠痈,还有除湿、利关节、缓和筋脉挛急的作用,用于治风湿痹证。 ...
...目录 《外台秘要》茯苓理中汤 《外台》茯苓理中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外台秘要》卷六:茯苓理中汤【处方】茯苓6克 甘草9克(炙)干姜3克(炮)人参9克 木瓜9克【制法】上五味,哎咀。【功能主治】治霍乱,脐上筑而悸。【用法用量】以...
...(《本经》上品) 【释名】伏灵(《纲目》)、伏菟(《本经》)、松腴、不死面(《记事珠》) ,抱根者名伏神(《别录》)。 宗奭曰︰多年樵斫之松根之气味,抑郁未绝,精英未沦。其精气盛者,发泄于外,结为茯苓,故不抱根,离其本体,有零之义也。津气...
...目录 《伤寒微旨》茵陈茯苓汤 《医方考》茵陈茯苓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伤寒微旨》:茵陈茯苓汤【处方】茯苓 桂枝各30克 猪苓21克 滑石15克 茵陈60克【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治阴黄。病人五六日,脉沉细微,身温四肢冷,...
...汤 《医学心悟》小半夏加茯苓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处方】半夏18克 生姜15克 茯苓9克【功能主治】治停饮呕吐,心下痞闷,头眩心悸者。【用法用量】上药三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茯苓结于土中,久而不变,宜其得阴气多,与猪苓埒矣。然枫擅召雨之能,松挺不雕之概;一毗于阴,一毗于阳。毗于阳者,能耗阴不能起阴,不能起阴即不能止渴。故五苓散治汗出而渴,不渴则主以茯苓甘草汤;栝蒌瞿麦汤治渴,有茯苓不能无栝蒌;小柴胡汤渴加人参...
...《易简方》茯苓白术汤 《三因》茯苓白术汤 《圣济总录》茯苓白术汤 《直指》茯苓白术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茯苓白术汤 治冒暑毒,加以着湿;或汗未干即浴,皆成暑湿。茯苓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 桂心(各一两)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