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_《医学入门》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治大同,但头面诸阳之会,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阴虚有火者,亦不宜灸。惟四肢最妙,凡上体及当骨处,针入浅而灸宜少;凡下体及肉浓处,针可入深,灸多无害。前经络注《素问》未载针灸分寸者,以此推之。百会 诸中等症及头风,癫狂、鼻...

http://qihuangzhishu.com/346/58.htm

黄竹斋与《针灸图考》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黄竹斋,陕西临潼人,现代针灸学家。其著作有《针灸图考》、《针灸歌赋读本》、《校订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伤寒杂论集注》等。 黄竹斋像 一、生平 黄竹斋(公元1886~1960年),陕西临潼人,后迁居西安,现代针灸学家。1925年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57.html

折量取穴法_《普济方·针灸》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凡度周身孔穴远近分寸。以病患男左女右。取手中指第二节。内度两横文。相去为一寸以薄竹片点量分寸使用。或有人手长身短。或身长手短。或人长胸腹短。或人短胸腹长。揣尤宜用意。凡不离分肉之间。动脉之中。是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其经脉粗细...

http://qihuangzhishu.com/601/51.htm

胃脘疼痛刺内关_【中医宝典】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的一种病证。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引起胃脘痛,俗称“心口痛”。 治胃脘痛,多取内关、中脘、足三里。胃痛突然发作,兼有怕冷、热熨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968.html

《刺灸心法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卷八十一-八十四为十二经及奇经的循行及经部位;卷八十五为头、胸腹背及手足各部的主治病证;卷八十六为各种灸法及针灸禁忌等。歌诀之后加注,并附插图134幅,便于习诵。现有多种刊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67/983.htm

《刺灸心法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卷八十一-八十四为十二经及奇经的循行及经部位;卷八十五为头、胸腹背及手足各部的主治病证;卷八十六为各种灸法及针灸禁忌等。歌诀之后加注,并附插图134幅,便于习诵。现有多种刊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050.htm

马丹阳天星十二治杂_《针灸大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针五分,灸三壮)。其九: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腿胯连腨痛,转侧重欷歔。若人针灸后,顷刻消除(针二寸,灸五壮)。其十:阳陵居膝下,外腨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dacheng/1043-6-10.html

_《普济方·针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灸少阳。以上手部十六处。其者阳明少商。心。尺泽。合谷。少阳也。壮数如上。又灸伏兔。次灸三里。次灸腓肠。次灸阳明。次灸少阳。次灸然谷。以上足部十四处。皆可灸。壮数如上。手足阳明谓人四指。凡小儿惊痫皆灸之。若风火动。手足掣 者。尽灸手足...

http://zhongyibaodian.com/pujifangzhenjiu/601-19-16.html

乳腺增生_【中医宝典】

...(一)取穴 :乳腺、内分泌。 配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子宫。 乳腺位置:对耳轮,与屏上切迹同一水平处(即胸)下方。 (二)治法 皆取,配穴酌加。病变在单侧者,针1侧耳,两耳交替;病变在双侧者,两耳均取。耳穴探得敏感点后,即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429.html

胸腹推拿法_【中医宝典】

...1、一指禅推法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推胸部膻中,乳根及腹部的上脘、中脘、天枢,气海穴。 2、分推法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以两拇指偏峰自膻中穴分推至两乳头内侧。<<中老年人如何自我保养? 3、擦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用全掌自锁骨下横擦,由中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134.html

共找到380,6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