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铜人》针五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针三分。《下经》灸五壮。《素问》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主头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胀,口苦舌干,咽痛干呕吐,骨蒸劳热食不下,目黄。按《资生经》所载,崔知悌平取...
...: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别名】高盖,商盖,高益。 【穴义】体内所生的纯阳之气由此输入膀胱经。 【名解】 1)督俞。督,督脉也,阳气...
...出井流荥注为俞,行经入合脏俞原。春宜针荥夏针俞,秋宜针合冬井间。脏病针俞腑病合,脏腑有病皆针原。凡诸井穴肌肉浅,不宜深针自古传。〖注〗井、荥、俞、经、合、原,十二经穴名也。手足阳经有原穴,手足阴经无原穴,阴之俞穴,即阴之原穴也。所出为井,...
...温针是在应用针法的同时加以温热刺激的一种疗法。 【温针】 是在应用针法的同时加以温热刺激的一种疗法。一般多在针入皮下的毫针柄上,或针体部用艾绒燃烧,使热通过针体传入体内,达到治病的目的。...
...会、前项、百会、后顶也。次两旁二行各五穴∶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也。又次两旁二行各五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也。五行共二十五穴,俱在巅顶之上,故可散越诸阳热气之逆于上者。)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大杼...
...针刺疗法在畲族医疗中较为普遍,畲医的针刺疗法与中医的针灸疗法不尽相同,注重部位而不讲究穴位,多用三棱针。 针刺疗法中使用最多的是前后心的“八卦针”和现代针灸中的某些针法,多为强刺激、不留针,极少数病情严重者才留针。与畲族针刺疗法相同的还有...
...百会、关元、四神聪(双侧)两穴;第二组选百会、中极、四神聪(双侧)两穴。在所取俞穴的部位常规消毒后,头针用一寸毫针,百会穴向后平刺0.5~0.8寸,四神聪(双侧)向百会方向平刺0.5~0.8寸,关元穴、中极穴用1.5寸毫针,直刺0.8~...
... 全身经络是中医推拿按摩精髓的体现,它是以中医学的阴阳无行,脏腑经络为理论基础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保健法。反射疗法师通过按摩手法,疏通经络,并配合月俞穴按摩,可达到促进气血运行,提高脏腑功能,调整身心,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力,消除疲劳...
...(俞犹委输之输.言经气由此而输于彼也.)肺俞(三椎下各开寸半) 心俞(五椎下各开寸半) 肝俞(九椎下各开寸半) 脾俞(十一椎下各开寸半) 肾俞(十四椎下各开寸半)按难经云.阴病行阳.(背为阳)故令俞在阳.(人之俞皆在背) 东垣曰.天外风寒...
...的穴位和督任二脉的穴位,比如肾俞、关元、气海、涌泉、三阴交、命门。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以上穴位可轮流应用,10~14次为1疗程。耳针疗法也有一定疗效,耳针可取肾、精宫、神门、内分泌等穴,每次选用2~3穴,用皮内针埋藏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