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补其丹田之气,而少佐之以祛寒之药。则气旺而可以接续,寒祛而足以升提,故不必止呃逆而呃逆遂自止也。方用定呃汤∶人参(三钱) 白术(五钱) 丁香(五分) 陈皮(五分) 茯苓(五钱) 沉香末(一钱) 牛膝(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呃逆止矣。参、苓...
...先补其肺,更宜兼补脾胃。盖肺气不能自生,补其脾胃,则土能生金。脾胃为肺金之母也方用益肺丹∶人参(三钱) 白术(三钱) 当归(三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三分) 柴胡(五分) 荆芥(五分) 山药(三钱) 芡实(三钱)水煎服。四剂而脾胃之气开...
...麦冬(各一两) 甘草(一钱) 柏子仁 菟丝子(各三钱) 玄参 炒枣仁(各五钱)黄连(三分) 水煎服。人有咳嗽,吐痰不已,皮肤不泽,少动则喘,此燥在于肺也。《内经》云∶夏伤于热,秋必病燥。咳嗽吐痰,皮肤不泽而动喘,皆燥病也。议者谓燥症必须补肾...
...能善用表散之药,正自有功耳。大约痘疮初出之时,不可不用表散之药,而又不可全用表散,当于补中表散之,则正气无伤,而火毒又可尽解也。方用至慈汤∶人参(三分) 荆芥(炒黑,三钱) 生甘草(一钱) 柴胡(一钱) 当归(三钱) 茯苓(二钱)陈皮(三分...
...。方用温泉饮∶白术(一两) 巴戟天(一两) 益智仁(三钱) 肉桂(一钱)水煎服。一剂即止遗,连服四剂,不再遗矣。此方脾肾两补之法。肉桂温命门之寒,益智断膀胱之漏,且白术通腰脐之气,自然病与药宜。盖遗尿之病,虽成于肾寒,亦由腰脐之气不通,则水...
...木邪者,必须补正,正气旺而邪气难留也。虽然邪气甚旺,一味补正,则邪且格拒而不许入。须于补正之中佐之祛邪之味,则邪自退舍,而正气日旺,邪不必争战而暗散矣。方用逐客汤∶柴胡(二钱) 茯苓(五钱) 半夏(三钱) 白芍(一两) 炒栀子(三钱) 菖蒲...
...不肯遽散,因成为痹耳。治法必去此风寒湿三气之邪,使不留于大肠,而痹病可愈。然而徒治大肠之邪,而风寒湿转难去也,又宜益大肠之气,令气旺于肠中,而转输倍速,则风寒湿亦易祛诶。方用逐痹丹∶人参(一钱) 茯苓(五钱) 肉桂(三分) 升麻(五分) ...
...已破入风不治,用太乙膏为丸服。收敛疮口,止有合欢树皮煎汤饮。(即夜合花) 脉诀∶寸数而实,肺痈已成;寸数虚涩,肺痿之形。肺痈色白,脉宜短涩,死者浮大,不白而赤。(校合欢即交枝树,产河南,人恒植庭除,叶似槐,木似桐,枝软互相交合,非夜合花也...
...之药以泻火而火不降,转至困惫者,正《内经》所谓壮火食气也。盖少火宜泻,而壮火宜补。不补胃以治火,反泻火以损胃,安得而不加困惫哉。治之法,补其胃气之虚,少加息火之味,则疳症不治而自愈矣。方用平肝汤∶茯苓(三钱) 白术(一钱) 陈皮(二分) ...
...带汤∶白术(一两) 苍术(三钱) 甘草(一钱) 车前子(三钱) 山药(一两) 陈皮(五分) 人参(二钱) 白芍(五钱) 柴胡(六分) 荆芥(五分) 半夏(一钱)水煎服。二剂轻,四剂止,六剂全愈。此方脾、胃、肝三经同治之法。寓补于升,寄消于散...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