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水的赞美;二是“正言若反”。张松如说:“在世界上,弱能胜强,柔能制刚的事例是不乏见的。生活在春秋末年的老子,他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许多大变化,看到了曾为天下共主的周王朝由盛到衰的演变,这不能不对他的思想发生重大...
...“崇高必致堕落,积聚必有消散。缘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这是佛学洞穿世事聚散无常的名言,同时也是出世思想的基本观点,可是以老子所代表道家哲学的可以出世,可以入世,他却有“挫其锐,解其纷”的不死之药,长保“散而未尽”的七字真言:“功遂,...
...再说“洼则盈”的故事:晋文公时,翟人有献封狐、文豹之皮者。文公喟然叹曰:封狐、文豹何罪哉?其皮之罪也,大夫架枝曰:地广而不平,财聚而不散,独非狐豹之罪乎?文公曰:善哉说之。架枝曰: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于是列地以分民...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老将行》 原文如下: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鬚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
...1、墨子故事:为义背禄 2、墨子故事:劝卫养士 3、墨子故事:载书游卫 4、墨子故事:周游列国 5、墨子故事:组织团体 6、墨子故事:聚徒讲学 7、墨子故事:言行之论 8、墨子故事:与程子辩 9、墨子故事:答公孟子 10、墨子故事:驳巫...
...,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老子》是道家最重要的经典。老子其人,据《史记》载,姓李名耳字耳冉,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是周朝的史官。但《史记》同时也记载了不同的传说,说:“世莫知其然否”,没有肯定的结论。 《老子》书...
...不会枯竭。它是万事万物的宗主,支配着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发展变化必须依赖的力量。在这里,老子自问:“道”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他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说它存在于天帝现相之前。既然在天帝产生以前,那么天帝也就无疑是由“道”产生出来的。...
...小道。大道无为,什么都不需守,没有那些罗哩罗嗦的名堂。“道法自然”,自自然然就是道,若不如此,便不合道。普通的人,照修炼神仙家的看法,都是凡夫俗子。然而凡夫俗子只要能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任运自然,便不离于道了。 中国道家有句名言:“人身是...
...祝枝山有一个女佣,名唤梅香,她日常服侍主人左右,和在招待客人的当中,耳濡目染,也成了一个猜谜对诗的能手,时常和主人以谜语对答,非常默契,深得祝枝山的喜欢。 一天,唐伯虎来访,祝枝山说声:“梅香,来,泡茶!”梅香即应声道:“晓得,泡去哉!”...
...苦闷。其实他唱出的是没落阶级的挽歌。并不是人们不了解他。而是历史抛弃了他。”(《老子新译》)张松如先生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说,“历史却并没有冷落了他。单说先秦时期吧:相传春秋时的叔向、墨翟,战国时的魏武侯、颜触,都曾称引过他的话;庄子则颂扬...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