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太溪〕 八十六、〔足心〕 八十七、〔踵〕 八十八、〔趾〕 后编/枢要 原病第一 阴阳第二 脏腑第三 营卫第四 经络第五 常经第六 一、〔肺〕 二、〔大肠〕 三、〔胃〕 四、〔脾〕 五、〔心〕 六、〔小肠〕 七、〔膀胱〕 八、〔...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gluoquanshu/index.html

方盛衰_《冯氏锦囊秘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方盛衰》曰∶形弱气虚,死。(中外俱不足也。)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脏衰,故脉不足也。)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脏盛,故脉气有余。)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坐起有常,则息力调适,故诊之方法,必先用之。)出入有行,以转神明。(言...

http://zhongyibaodian.com/fengshijinnangmilu/342-10-20.html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1.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生理相关的如《素问·金匮真言》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五阅五使》说:“耳者,肾之官也”,《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千金方》说:“心气...

http://qihuangzhishu.com/113/34.htm

《素问悬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十三卷。清·黄元御撰注。刊于1756年。本书以通行本《素问》81的主要内容分为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治、刺法、雷公问、运气十类、重予编次,并通过调整各文字将原散佚的《刺法》和《本病》二补齐,在原文各段...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83.htm

辨善病风厥消瘅寒热痹积聚善忘善饥不瞑多卧形状_《形色外诊简摩》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面色中。)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也。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肠胃之间,寒温不次。(积聚,有因饮食生冷,胃中血液瘀凝,有因风寒自经络内袭,日久痰血相裹结。)邪气稍(渐也。)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上五条...

http://qihuangzhishu.com/745/14.htm

经络_《医学三字经》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经络歌诀江 庵《本草备要》后附此,宜熟读之,无庸再着。...

http://qihuangzhishu.com/799/84.htm

经络学说形成原理的假想和与中医学理论的关系及应用前景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它的科学原理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使它成为中西医学界长期争论的课题之一。笔者经过数年的努力,对经络学说原理进行探索,提出假想并解释部分中医学理论难题,成为沟通中西医两大理的桥梁。并认为人体各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产生了复杂的代谢...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879.html

经络概述_【中医宝典】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联络、运输和传导的体系。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35.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杂病》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少阴、厥阴六经传变的形式。张仲景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整个外感病的发展变化过程,根据病邪侵入经络、脏腑的盛衰程度,患者正气强弱以及有无宿疾等情况,寻找发病的规律,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概括起来,就是以六经伤寒,即把外感发热病在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所...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素问·刺要_《金针秘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此与下编《刺齐论》,全元起本原为一,王冰分而为二。统刺法之浅深,戒以过深致害,针家不可不知。黄帝问曰∶愿闻刺要。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zhenmichuan/716-5-8.html

共找到128,9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