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清·叶天士(叶桂) 总论 各 温病大纲 逆传入营 流连气分 邪留三焦 里结阳明 卫、气、营、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relun/index.html

瘟疫赘言_《吴医汇讲》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固之常,若夫疫者,秽恶之气,互相传染,吴又可之详矣。惟吴氏谓从口鼻而入,即踞膜原,愚谓既由口鼻吸受,肺为出入之门户,无有不先犯肺者。疫皆热毒,肺金所畏,每见此症之身热,先有憎寒,肺先也;继而充斥三焦,或有径入...

http://qihuangzhishu.com/750/41.htm

瘟疫慎用古方大寒剂_《松峰说疫》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夫古之黄连解毒、三黄、凉膈、泻心等剂,非古人之好用凉药也,以其所秉者浓,故用之无寒中之患,而获败火之功。今人所秉者薄,既不逮古,而又兼之以凿丧,若用大苦大寒之剂,其何以当之。况瘟疫之火,因邪而生,邪散而火自退矣。若用大寒之剂,直折其火,...

http://qihuangzhishu.com/699/10.htm

初诊用药_《知医必辨》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腐气,可见时邪、瘟疫之分,而其余所,则皆时邪也,何不云时邪明辨,而曰《瘟疫明辨》耶?其最误人者,谓下法至少用三剂,多则有一、二十次者。人之肠胃无血肉,不得已而用下,未尝不伤气血,下至一、二十次,岂不邪正俱亡耶?戴北山究治何人,具有成效,并...

http://qihuangzhishu.com/305/16.htm

时疫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①即疫、瘟疫。见《温疫》。因疠气疫毒从口鼻传入所致,有强烈传染性。《不知医必要·时疫》:“此症有由感不正之气而得者,或头痛,发热,或颈肿,发颐,此在天之疫也。若一人之,染及一室,一室之,染及一乡、一邑。”其证憎寒壮热,口吐黄涎...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149.htm

《医碥》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总论 中风 内伤兼外风证 内风证 中寒 中暑 中湿 中气 中食 中恶 卷之二·杂症 伤风寒 破伤风 伤暑 伤湿 伤燥 春温 瘟疫 瘟病备用诸方 瘟疫 瘟疫 瘟疫 瘟病兼证 愈后诸证 妇人小儿瘟病 补遗 疟 咳嗽...

http://qihuangzhishu.com/603/index.htm

《医碥》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总论 中风 内伤兼外风证 内风证 中寒 中暑 中湿 中气 中食 中恶 卷之二·杂症 伤风寒 破伤风 伤暑 伤湿 伤燥 春温 瘟疫 瘟病备用诸方 瘟疫 瘟疫 瘟疫 瘟病兼证 愈后诸证 妇人小儿瘟病 补遗 疟 咳嗽...

http://zhongyibaodian.com/yibian/index.html

五运六气学说指导甲型H1N1流感防治_中医文化中医研究_【中医宝典】

...流行的几率均较大,即公历3月21日至5月21日这段时间内。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所言“二之气,大火正……其温厉大行,远近咸若”。这里“温厉大行”就是指瘟疫大范围流行,“远近咸若”是指不论距离远近瘟疫所表现之症状均相似。巧合的是,上一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111.html

《吴医汇讲》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唐大烈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92-1801年 自序 卷一 祷告药皇誓疏 温证论治 人身一小天地 书方宜人共识说 卷二 日讲杂记 《金匮》上工治未病一节辩 辨《金匮》之 二阳之发心脾解 维脉为论治 张、刘、李、朱后,当以薛、...

http://qihuangzhishu.com/750/index.htm

嘉庆乙亥元和时疫_《曹仁伯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问乃,答曰∶乙为从革,炎火盛行,亥属厥阴,风淫所胜,风火相煽,则吴又可瘟疫论之见证,不一邪之盘踞于膜原者,势必从九窍传而出,即外起之因内兼之证,以末治之亦不能出此范围也。况吴又可瘟疫及张石顽时行疫气、周禹载湿热暑疫,均值大挠甲子...

http://zhongyibaodian.com/caorenboyianlun5345/226-26-0.html

共找到184,4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