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出异常的证候。见《医学正传》。一般分自汗、盗汗两类。由于病情不同,又有阴汗、阳汗之分,及战汗、狂、红、阴盛格阳汗、亡阳汗、绝、头、额、心、腋汗、手足、无、偏沮等多种。详见各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62.htm

《察指南》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 诊六腑平脉法 脉息大数 诊五脏脉诀 男女反脉 观人形性脉法 察平人损至脉法 诊暴病脉法 诊祟脉法 诊病内外法 诊病脉法 诊候约法 辨脉吐温利可否法 人迎气口脉 辨三因 定生死诀 下指疏密法 卷中 辨七表八里九道七死脉 七表脉 八里脉...

http://qihuangzhishu.com/270/index.htm

证辨思维_中医辩证辩证论治_【中医宝典】

...,全身出,发热,口渴,烦躁不安,为邪正交争的征象。若出之后,热退脉静,气息调畅,为正气拒邪,趋好转。 2.辨证思维 证多属虚证。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以阴虚、血虚为主。肺卫不固证多汗以头颈胸背为主;营卫失调证多汗而不温;气阴亏...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241.html

《糖络论》评析_【中医宝典】

...,以中医理论、经方为糖尿病建立一套较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在中药降糖上取得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糖络论》是其多年临床实践的总结,也是糖尿病中医理论的全新思考。 经方治疗糖尿病的艰苦探索 仝小林 我从事糖尿病研究二十余年,对古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565.html

_【中医宝典】

...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其临床特点为肛周反复流脓水、疼痛、瘙痒,并可从流脓外口触及或探及管道通向肛内。 [因病机] 肛痈溃脓后,脓出不畅,余毒未尽,蕴结内阻,气血不畅,创口久不愈合,日久成;或患虚痨,肺肾阴虚,湿热乘虚人侵,化腐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260.html

《伤寒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桂林古本《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序 张机序 桂林左德序 《伤寒论》 平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六气主客第三 伤寒例第四 麻黄汤方 白虎汤方 大承气汤方 小承气汤方 调胃承气汤方 小柴胡汤方 大柴胡汤方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

http://qihuangzhishu.com/103/index.htm

_《察指南》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多汗.脉虚小者吉.紧者凶.不出.出而不至足者死.厥逆出.脉紧弦急者生.虚缓者死....

http://qihuangzhishu.com/270/58.htm

_外科病症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又叫“乳瘺”。即生长于乳房或乳晕部的管。由于乳痈,乳发等疾病调治失当,疮口经久不癒而致。患部时流清水,或有败絮样物,疮口常凹陷,周围皮色紫暗;如疮口在乳晕部者多见乳头内缩,脓液臭秽,兼有豆腐渣样物排出,不易收口,收口后亦容易复发。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rulou-1707.html

不可轻_《医学源流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投发散之剂,必至大汗不止而阳亡矣。又外存这徉,未出之时,必烦闷恶热;及大出之后,卫气尽泄,必阳衰而畏寒。始之暖覆,犹属勉强,至此时虽欲不覆而不能,愈覆愈,愈愈寒,直至出如油,手足厥冷,而不可为矣。其死也,神气甚清,亦无痛苦。病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yuanliulun5175/160-7-11.html

战汗_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战汗即战栗而后出的症状。 【战汗】 即战栗而后出的症状。这是热病过程正邪相争的一种表现。如抵抗力尚强,正能胜邪,则而解,是一种好现象;但如果正气不足,战栗而不能出汗,则是邪有内陷的趋势;或虽能出而正气也随之外脱,则是危重证候。...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880.html

共找到1,172,73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