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投,每每造成坏病。盖治得其法,守即是攻,邪不得逞,终期于尽。夏氏之治湿温证,能按步就班,一丝不乱者,即一“守”字诀也。 八、湿温与虚劳的鉴别 湿温与虚劳,症状颇有类似之处。例如湿温日晡热盛,或发白 ,虚痨亦多有之。但亦有区别,如同一发热。...
...伤寒病起于荣卫,终于脏腑,荣热卫寒,腑热脏寒,腑热则实,脏寒则虚。脉象紧数,按之明爽,病人神色清明。温病起于荣卫,终于气血,荣卫气血,皆热不寒,皆虚不实,脉象或洪或小,按之躁急模糊。病人神色昏晦。亦有强壮之人,脉象较实者。虽脉象较实,仍按...
...》)。后人不晓病证之通名通治,独龂龂于伤寒温病等代名之争。既不知疾病之通名通治,更不晓何者为证。而余之所欲大声疾呼者,亦即在使学者知仲圣通名通治之大道。柯氏曰:“因知仲景方可通治百病,与后人分门证类,使无下手处者,可同年而语耶?”是柯氏宁...
...伤寒邪从毛窍而入.自下而上.始于足太阳.温病邪从经络及口鼻而入.自上而下.始于手太阴.寒为阴邪.阴盛必伤阳.故首郁遏太阳经中之阳气.而为头痛身热项强脊痛等证.以阴盛伤人之阳也.温为阳邪.阳盛必伤阴.故首郁遏太阴经中之阴.气而为咳嗽自汗口渴...
...升降散为清代名医杨栗山治疗温病名方,主药为蝉蜕、僵蚕、姜黄、大黄,有升散风热、驱降浊阴之功,赵老广泛用于内科杂病中,此案用升降散加凉血化之品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到明显效果。 [选自乐德行.赵绍琴临证经验学习心得。新疆中医药,2001,...
...徐(廿七)热病初发.经水适来.知饥少纳.恶心嗳气.烦渴懊 .此属热邪乘虚内陷血室.是不易治之症.拟两清气血方法.鲜生地 麦冬 粳米 生石膏 牛膝 生草 知母 竹叶心又 昨进两清气血方.热势稍减.恶心已缓.邪解其半.但懊 烦渴未衰.腹痛便溏...
...适可即止,慎不可过,过则反致变逆。经所谓同病异治者,此之谓也。【集注】程知曰:温病热自内出,故发热而渴不恶寒。风温内外交热,加之自汗,故有身重多眠诸证,有轻重死生之分。医者当以有汗、无汗为辨别之大要,亦即可汗、不可汗为救治之微权。又曰:...
...皮毛,或入口鼻,皆受自表也。近人强指温病必从口鼻入,一若分疆划界。温气必不许从皮毛从者,未免可笑。五、温热久在一经解《温热论》曰∶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总在一经为辨。此义世皆以手足经释之,非也。伤寒亦有不传经者,但传经者多,温病传经者少。...
...伤寒病起于荣卫,终于脏腑,荣热卫寒,腑热脏寒,腑热则实,脏寒则虚。脉象紧数,按之明爽,病人神色清明。温病起于荣卫,终于气血,荣卫气血,皆热不寒,皆虚不实,脉象或洪或小,按之躁急模糊。病人神色昏晦。亦有强壮之人,脉象较实者。虽脉象较实,仍按...
...温病兼吐血 【病人基本资料】 沧州,吴姓媪,年过七旬,偶得温病兼患吐血。 【病因】 年岁虽高,家庭事务仍自操劳,因劳心过度,心常发热,时当季春,有汗受风,遂得温病,且兼吐血。 【证候】 三四日间表里俱壮热,心中热极之时恒吐血一两口,急饮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